在家自救小方法 (禿毛與拉肚子/濕尾) - 倉鼠
![Iris avatar](/img/girl5.jpg)
By Iris
at 2010-04-30T14:22
at 2010-04-30T14:2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eymail (善良的人太少)》之銘言:
: ※ 引述《frannica (肝臟在燃燒)》之銘言:
: 恕刪
: 看到前兩位的回文,還是出來講一下好了
: 我沒有看輕醫生的意思,只是以一位飼養者的角度去提供意見
: 我或許對產品內容不能細說出來
: 但老鼠畢竟是自己飼養久的,優勢就在於寵物習慣了解較多、觀察較久
: 無論看人還是看寵物,若看診時間不長,誤診的情況就會大增
: 或許我現在觀察老鼠的時間,還遠遠多過醫生求學時看老鼠的時間
你只有肉眼,但是很多病原需要的檢驗儀器、醫生的觸診技術、聽診器...等你都沒有
不是你跟鼠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你的觀察就會比較對,因為很多東西肉眼看不出來
再來是,主人對寵物觀察到的異狀,應該詳細告知醫生以便幫助診斷
而不是自己診斷、自己處理
: 沒鼓勵板友不去看醫生
這是一個充斥新手的板,請你好好檢視你的文章
如果面對疾病經驗不多的新手鼠友看了
難道不會覺得原來這些狀況可以自己這樣弄,不用急著看醫生?
拿腹瀉來說,如果碰上的是寄生蟲,這類病原會去破壞腸道內的絨毛
越早去殺死那些蟲,腸道被破壞的就越少,病鼠會比較容易恢復並且減少死亡機率
如果多拖幾天,腸道被破壞得亂七八糟,那即使把蟲殺死了
病鼠也很容易因為腸道功能恢復不過來而死掉
眼睛發炎也是,輕微腫時點個一二星期眼藥水就可以好
拖太久招來的結果可能就是要手術摘除眼球
更糟一點可能就是往眼睛以外的範圍擴大感染,這些都是有生命危險的
: 而是板上一片風氣鼓勵有事就找醫生,如果半夜或路途遙遠呢?
沒有人要求板友半夜找醫生,但是等到醫院營業時間就快點就醫,這是很基本的要求
路途遙遠更該早日就醫,不然等鼠鼠病重虛弱,會更難撐過就醫的路程
: 知道老鼠生病時已經夠脆弱了,還要暈車、受誤診的風險
在前往醫院路上,外出籠裡多放一些碎衛生紙
行車時保持平穩不要晃得太厲害,不要把鼠放在腳踏處直接承受車子的震動
這些動作都可以減少暈車的可能性
誤診?我再強調一次,請找專業程度夠的醫生,並且詳實告知你觀察到的異狀
還有,不是醫生的診斷跟你的猜測不同,或是最後鼠鼠沒有痊癒就是誤診
甚至你看完 A 醫生一星期後,B 醫生檢查出別的病來也不能表示 A 醫生誤診
因為那可能是 A 醫生看完病後,又出現了新的病情,而非他沒檢查到
很多人明明自己沒有醫療的專業卻老是愛懷疑醫生誤診,這是很不恰當的!
然後,你講了一堆就醫的不好,然後又說 "沒鼓勵板友不去看醫生"?
: 只是在拉長他的痛苦時間罷了~
: 看診會先看症狀,保險點會做檢測
: 我所提出的都是常見的問題,都是主人可以去做到的
: 對於很多放棄去找醫生的人來說,這些步驟可以應急也可以舒緩
: 以失溫來當例子好了:
: 暖暖包是容易取得的,如果有保暖燈,根本不會發生失溫狀況
: 老鼠已經在休克了,吹風機的突然噪音只會更嚇到他
吹風機有分段,可以選聲音比較小但是溫度夠熱的那一段
在緊急狀態下,吹風機幾秒的時間就能達到熱的溫度,這是暖暖包作不到的
而這一點在分秒必爭的急救上很重要
如果你真的有疑慮,你可以用暖暖包,但是趕快搓熱,縮短等待時間
但是請不要告訴其他人說吹風機不能用
: 以一位飼養者來說
: 我沒辦法讀那麼久的獸醫,但我可以自己看動物的書、長期觀察牠
: 我沒辦法買周全的設備和儀器,但我在合理範圍內去照顧牠
: 要再更深入一點去分析的話
: 會養老鼠的人,都是考慮小型、花費少,像是保暖燈、高級營養品等都不會去準備的
: 也不是每個人都住大醫院的隔壁,遇到事就慌了,只能禱告說一路好走
: 很多的疾病都是飼主的照顧不良造成的,老鼠對於環境並沒那麼脆弱
: 那
: 對於上篇所提的建議,可以只當分享參考看看
: 有些也是寵物店應急的方法,都大同小異
: 基本上,我誠心建議老鼠瀕老時會有很多難醫的病出現
: 盡量照顧牠,過多的就醫干擾,老鼠並不會起身告訴你牠一直拖很難受
: 講難聽點,會去世的是怎麼都無法救的,這就是生命,你只要無愧於內心就好
: 營養足夠、溫度注意、保持清潔,這是飼養任何寵物的不二法門
: 生老病死人一樣會碰到,醫生是個協助你、提供意見的人,不是可任意掌握生死的神
--
: ※ 引述《frannica (肝臟在燃燒)》之銘言:
: 恕刪
: 看到前兩位的回文,還是出來講一下好了
: 我沒有看輕醫生的意思,只是以一位飼養者的角度去提供意見
: 我或許對產品內容不能細說出來
: 但老鼠畢竟是自己飼養久的,優勢就在於寵物習慣了解較多、觀察較久
: 無論看人還是看寵物,若看診時間不長,誤診的情況就會大增
: 或許我現在觀察老鼠的時間,還遠遠多過醫生求學時看老鼠的時間
你只有肉眼,但是很多病原需要的檢驗儀器、醫生的觸診技術、聽診器...等你都沒有
不是你跟鼠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你的觀察就會比較對,因為很多東西肉眼看不出來
再來是,主人對寵物觀察到的異狀,應該詳細告知醫生以便幫助診斷
而不是自己診斷、自己處理
: 沒鼓勵板友不去看醫生
這是一個充斥新手的板,請你好好檢視你的文章
如果面對疾病經驗不多的新手鼠友看了
難道不會覺得原來這些狀況可以自己這樣弄,不用急著看醫生?
拿腹瀉來說,如果碰上的是寄生蟲,這類病原會去破壞腸道內的絨毛
越早去殺死那些蟲,腸道被破壞的就越少,病鼠會比較容易恢復並且減少死亡機率
如果多拖幾天,腸道被破壞得亂七八糟,那即使把蟲殺死了
病鼠也很容易因為腸道功能恢復不過來而死掉
眼睛發炎也是,輕微腫時點個一二星期眼藥水就可以好
拖太久招來的結果可能就是要手術摘除眼球
更糟一點可能就是往眼睛以外的範圍擴大感染,這些都是有生命危險的
: 而是板上一片風氣鼓勵有事就找醫生,如果半夜或路途遙遠呢?
沒有人要求板友半夜找醫生,但是等到醫院營業時間就快點就醫,這是很基本的要求
路途遙遠更該早日就醫,不然等鼠鼠病重虛弱,會更難撐過就醫的路程
: 知道老鼠生病時已經夠脆弱了,還要暈車、受誤診的風險
在前往醫院路上,外出籠裡多放一些碎衛生紙
行車時保持平穩不要晃得太厲害,不要把鼠放在腳踏處直接承受車子的震動
這些動作都可以減少暈車的可能性
誤診?我再強調一次,請找專業程度夠的醫生,並且詳實告知你觀察到的異狀
還有,不是醫生的診斷跟你的猜測不同,或是最後鼠鼠沒有痊癒就是誤診
甚至你看完 A 醫生一星期後,B 醫生檢查出別的病來也不能表示 A 醫生誤診
因為那可能是 A 醫生看完病後,又出現了新的病情,而非他沒檢查到
很多人明明自己沒有醫療的專業卻老是愛懷疑醫生誤診,這是很不恰當的!
然後,你講了一堆就醫的不好,然後又說 "沒鼓勵板友不去看醫生"?
: 只是在拉長他的痛苦時間罷了~
: 看診會先看症狀,保險點會做檢測
: 我所提出的都是常見的問題,都是主人可以去做到的
: 對於很多放棄去找醫生的人來說,這些步驟可以應急也可以舒緩
: 以失溫來當例子好了:
: 暖暖包是容易取得的,如果有保暖燈,根本不會發生失溫狀況
: 老鼠已經在休克了,吹風機的突然噪音只會更嚇到他
吹風機有分段,可以選聲音比較小但是溫度夠熱的那一段
在緊急狀態下,吹風機幾秒的時間就能達到熱的溫度,這是暖暖包作不到的
而這一點在分秒必爭的急救上很重要
如果你真的有疑慮,你可以用暖暖包,但是趕快搓熱,縮短等待時間
但是請不要告訴其他人說吹風機不能用
: 以一位飼養者來說
: 我沒辦法讀那麼久的獸醫,但我可以自己看動物的書、長期觀察牠
: 我沒辦法買周全的設備和儀器,但我在合理範圍內去照顧牠
: 要再更深入一點去分析的話
: 會養老鼠的人,都是考慮小型、花費少,像是保暖燈、高級營養品等都不會去準備的
: 也不是每個人都住大醫院的隔壁,遇到事就慌了,只能禱告說一路好走
: 很多的疾病都是飼主的照顧不良造成的,老鼠對於環境並沒那麼脆弱
: 那
: 對於上篇所提的建議,可以只當分享參考看看
: 有些也是寵物店應急的方法,都大同小異
: 基本上,我誠心建議老鼠瀕老時會有很多難醫的病出現
: 盡量照顧牠,過多的就醫干擾,老鼠並不會起身告訴你牠一直拖很難受
: 講難聽點,會去世的是怎麼都無法救的,這就是生命,你只要無愧於內心就好
: 營養足夠、溫度注意、保持清潔,這是飼養任何寵物的不二法門
: 生老病死人一樣會碰到,醫生是個協助你、提供意見的人,不是可任意掌握生死的神
--
Tags:
倉鼠
All Comments
![Ingrid avatar](/img/woman.jpg)
By Ingrid
at 2010-05-05T00:51
at 2010-05-05T00:51
Related Posts
在家自救小方法 (禿毛與拉肚子/濕尾)
![Ursula avatar](/img/cat4.jpg)
By Ursula
at 2010-04-30T12:50
at 2010-04-30T12:50
寵物店挑選鼠寶的要點 認養優先喔!
![Zora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Zora
at 2010-04-30T05:34
at 2010-04-30T05:34
寶貝古怪的行為??
![Susan avatar](/img/girl2.jpg)
By Susan
at 2010-04-30T02:25
at 2010-04-30T02:25
沐浴砂和廁砂 傻傻分不清
![Cara avatar](/img/girl.jpg)
By Cara
at 2010-04-30T02:11
at 2010-04-30T02:11
在家自救小方法 (禿毛與拉肚子/濕尾)
![Rebecca avatar](/img/girl5.jpg)
By Rebecca
at 2010-04-29T20:59
at 2010-04-29T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