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造適當的遮蔽處 - 龜
By Hedy
at 2009-01-16T02:24
at 2009-01-16T02:24
Table of Contents
editha kruger的第二篇文章
翻譯在我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whitestripe/9962304
我也直接貼在bbs上
正文開始
在飼養某些品種的幼龜的時候
我們常常很不幸的觀察到幼龜在生長過程中常伴隨著殼的變形
這種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背脊的部位
討論到這個議題的可能原因的時候
通常有以下幾種說法
過快的生長速度與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2008,andy highfield)
鈣質攝取量的不足(1991,frye)(2006,gerlach)
在最近 有一個新的理論提出來
那就是陸龜的脫水現象(2003,wiesner and iben)
然而 這種金字塔現象有可能是上述幾種原因所一起造成的
而其中脫水這項原因是無法藉由口部的攝取水份來彌補的
為什麼無法由口部涉取水份來彌補脫水的確切因素現在也還不是非常清楚
既然無法由口部的攝取來彌補陸龜身體的水分散失
一些繁殖家提出了幾個方法來補充陸龜身體的水分
一種方法就是定期的幫陸龜泡水
這種方法能使陸龜藉由皮膚吸收到水分(harless and moelock,1989)
而有一些飼養家更進一步的加強他們的棲息處的溼度
特別是針對晚上的時候棲息處溼度加強
這種方法可能很不直觀
因為我們通常都認為這些動物來自很乾燥的地方
那為甚麼要加強溼度呢??
除了他們在野外長的很慢這個原因以外
另一個原因就是即使他們的棲地很乾燥
但是他們卻沒有在野外面臨脫水
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很隱密很依賴遮蔽的生活方式
在testudo屬的出生幼龜剛生下來的那幾年
他們幾乎花了所有的時間讓自己埋在沿地中海地區的短灌木叢林帶或常綠的灌木林帶
在他們不活動的時候
他們會把自己埋在土壤裡
而他們選擇的地點通常是在灌木跟矮樹之間
土裡常常有植物的根
而且植物會遮蔽陽光
這讓植物蒸散的水氣提高了溼度
在這種微氣候裡的溼度
是遠超過我們光看地表的景象或是查詢該地氣候所能想像的
尤其是氣候資料的溼度測量地點是在離地面兩公尺高的地方
這讓我們更難去藉由氣象資料準確知道他們所製造出來的微氣候的差異
而且就算植物跟土壤已經完全的乾燥
他們依然可以減少陸龜身體周圍的空氣流動
進而使陸龜的水分蒸散不會如此快速
這種現象就像是我們即使拿乾的布來包住食物
一樣可以減少食物的脫水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陸龜埋在沙子裡可以增進保水的作用
可以看下面三個圖
我利用植物來做的測試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4&p=90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3&p=89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2&p=88
第一個圖可以看到有兩條新鮮的胡蘿蔔
將一條埋在土裡 另一條放在室溫下
經過一個禮拜以後
放在室溫下的已經嚴重脫水
但是埋在土裡的還是非常完整
相反的
當一隻年幼的人工飼養的陸龜在面對飼養者的時候
他們很快就會失去他們在野外害羞的本性
所以他們變得更少進入他們的遮蔽處
而且讓事情變得嚴重的另一個原因
就是因為人工飼養下我們的周圍環境溫度偏低
所以陸龜需要曝曬在太陽底下或是聚熱燈底下更久
增加了他們脫水的危險性
在我的經驗中
如果要飼養者要避免這種脫水現象的話
用一個土壤跟植物的根打造的遮蔽處會比在一個木屋中增加溼度有用多了
因為木屋的空氣量很大
在我的經驗中
這種木屋遮蔽處即使在我刻意增加溼度的情況下
仍然比我用土壤為底材做的遮蔽處容易造成脫水
而我ㄧ開始最擔心的
是我採用了提高夜間溼度的方法後
會不會讓他們得到了呼吸系統的疾病
或是有皮膚跟殼的感染
但是在我的照顧之下
即使這種被認為對濕度很敏感的陸龜都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但是儘管如此
我們在飼養陸龜的時候
仍然需要考慮到品種或個體之間需求的差別
當我第一隻幼龜開始不把自己埋在土壤裡的時候
我腦海浮現了一個模擬它們的洞穴的作法
因為他們現在寧願在一個有放苔蘚的木屋裡也不把自己埋在洞穴裡
我的較年長的陸龜在這種情況下生長
雖然他們沒有很嚴重的隆起
但是很不幸的他們也沒有像野外的陸龜的殼一樣如此平順
我自己用接近自然的方式在我的溫室裡孵出了一批陸龜
他們從來沒有小木屋或是軟樹皮來當遮敝處
他們唯一能遮蔽的東西跟他們在野外能找到的東西一樣
就是土壤跟植物
而他們在野外能找到當遮蔽的植物通常是薰衣草 連錢草 苔蘚或地衣
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在這些植物錯綜複雜的根部之間建立一個高度只比他們的殼高一點的
洞穴
這才是他們在野外時不活動的棲息處
我決定用人工的方式去打造一個類似的環境
我現在將這個遮蔽處的打造概要寫在下面
我已經在2006年的時候 在我自己的經驗下
證明了用潮濕的土壤來做遮蔽處會比用一個小木屋的方式有效多了
目前為止使用我這個方法打造的遮蔽處的陸龜背部都沒有明顯可辨識的隆起
因為在太太陽的底下整個飼養環境會大量吸熱
所以會使的周圍的溼度降低
此時植物的存在就很重要
由於植物需要水份
我們用植物可以確保我們定期澆水
當植物需要水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出來
而且還有另一個好處是
陸龜可以在植物裡找到一個他們會覺得很可靠的遮蔽處
同時這些植物可以預防他們過熱或是脫水
而我有一個原則
就是我在傍晚的時候會特別的再澆一次水
這可以確保他們在晚上有足夠的溼氣
而且多餘的水分會滲透到更深層的土壤
這樣可以讓這些土壤的表面在早上時乾的很快
就好像他們在野外時接受到早晨時的露珠的溼氣一樣
(編按: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很清楚的觀念
就算是紅腿或黃腿也不會整天都溼答答的
不管是德國或者英語系的飼養書籍 即使再提高溼度的原則下
都提到我們必須要提供一個暫時的完全乾燥的飼養環境
這就是土壤的最大好處
他同時可以在晚上時穩定自然的蒸散濕氣
又可以在太陽出來時表層能迅速的乾燥
比如拿黃腿來說
他們活在極度潮濕的環境
但是即使是每天的午後雷陣雨
他們的棲地土壤仍然可以在一個小時以內變的較為乾爽
一個好的底材
必須要該乾的時候乾
該溼的時候溼
用土壤當底材的好處真的太多太多了)
而且用這種方法所建構的遮蔽處還有一個好處
就是他們比較不佔本來在人工下就已經小的可憐的飼養空間
另外一面
就是他們可以提供一個像在野外時陸龜找植物當遮蔽處的環境
如果想在晚上的時候在遮蔽處加熱也不是問題
我們可以在一開始打造植物磚的時候就把發熱電纜跟植物磚纏繞在一起
或者是將一個有紅外線的聚光燈安裝在上方加熱遮蔽處的上方
透過屋頂的傳熱使溫度能夠和緩的暖活遮蔽處
(此處的聚光燈是放在遮蔽處的外面的上方 不是遮蔽處裡面的上方
用聚熱燈溫暖整個遮蔽處 再透過熱的對流與傳導溫暖遮蔽處裡面)
我的一隻ㄧ歲半大的幼龜在我第一次將它轉移到這個遮蔽處時
他完全沒有猶豫的住了進去
隨著時間的經過
這個新設計的遮蔽處越來越融合進整個飼養環境
只要環境是適當的
這種遮蔽處會越來越堅固
因為植物會生長 他們的根也會不斷的纏繞其他的植物
同時他們甚至也可以提醒你環境的情況
你可以透過這些植物的生長狀況知道溫度是不是太高 光線足不足夠
現在來對這種遮蔽處的建造法進行簡短的說明
首先把金屬絲網裁成符合種子培養盤的形狀
然後用銼刀將邊緣的銳利的邊緣銼平
金屬絲網是維持這個遮蔽處的穩定性的關鍵
然後再來是鬆開植物的根團
將土壤充分的攪和 並修剪根部刺激植物的生長
在培養盤倒入三公分深的培養土 將金屬絲網覆蓋上去
再倒入另外一層的培養土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6&p=92
然後將植物種下同時再灑一些種子
經過四到六個禮拜後
檢查植物的根部 如果已經穩固的話
將植物磚從培養盤中移走
然後再將植物磚小心的彎曲 使植物磚形成一個半圓型
就大功告成了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7&p=93
四個禮拜後植物的生長情況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8&p=94
根的互相纏繞能使整個植物磚更緊固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9&p=95
完成
--
Why do men chase women they have no intention of marrying?
For the same reason dogs chase cars they have no intention of driving.
--
翻譯在我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whitestripe/9962304
我也直接貼在bbs上
正文開始
在飼養某些品種的幼龜的時候
我們常常很不幸的觀察到幼龜在生長過程中常伴隨著殼的變形
這種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背脊的部位
討論到這個議題的可能原因的時候
通常有以下幾種說法
過快的生長速度與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2008,andy highfield)
鈣質攝取量的不足(1991,frye)(2006,gerlach)
在最近 有一個新的理論提出來
那就是陸龜的脫水現象(2003,wiesner and iben)
然而 這種金字塔現象有可能是上述幾種原因所一起造成的
而其中脫水這項原因是無法藉由口部的攝取水份來彌補的
為什麼無法由口部涉取水份來彌補脫水的確切因素現在也還不是非常清楚
既然無法由口部的攝取來彌補陸龜身體的水分散失
一些繁殖家提出了幾個方法來補充陸龜身體的水分
一種方法就是定期的幫陸龜泡水
這種方法能使陸龜藉由皮膚吸收到水分(harless and moelock,1989)
而有一些飼養家更進一步的加強他們的棲息處的溼度
特別是針對晚上的時候棲息處溼度加強
這種方法可能很不直觀
因為我們通常都認為這些動物來自很乾燥的地方
那為甚麼要加強溼度呢??
除了他們在野外長的很慢這個原因以外
另一個原因就是即使他們的棲地很乾燥
但是他們卻沒有在野外面臨脫水
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很隱密很依賴遮蔽的生活方式
在testudo屬的出生幼龜剛生下來的那幾年
他們幾乎花了所有的時間讓自己埋在沿地中海地區的短灌木叢林帶或常綠的灌木林帶
在他們不活動的時候
他們會把自己埋在土壤裡
而他們選擇的地點通常是在灌木跟矮樹之間
土裡常常有植物的根
而且植物會遮蔽陽光
這讓植物蒸散的水氣提高了溼度
在這種微氣候裡的溼度
是遠超過我們光看地表的景象或是查詢該地氣候所能想像的
尤其是氣候資料的溼度測量地點是在離地面兩公尺高的地方
這讓我們更難去藉由氣象資料準確知道他們所製造出來的微氣候的差異
而且就算植物跟土壤已經完全的乾燥
他們依然可以減少陸龜身體周圍的空氣流動
進而使陸龜的水分蒸散不會如此快速
這種現象就像是我們即使拿乾的布來包住食物
一樣可以減少食物的脫水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陸龜埋在沙子裡可以增進保水的作用
可以看下面三個圖
我利用植物來做的測試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4&p=90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3&p=89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2&p=88
第一個圖可以看到有兩條新鮮的胡蘿蔔
將一條埋在土裡 另一條放在室溫下
經過一個禮拜以後
放在室溫下的已經嚴重脫水
但是埋在土裡的還是非常完整
相反的
當一隻年幼的人工飼養的陸龜在面對飼養者的時候
他們很快就會失去他們在野外害羞的本性
所以他們變得更少進入他們的遮蔽處
而且讓事情變得嚴重的另一個原因
就是因為人工飼養下我們的周圍環境溫度偏低
所以陸龜需要曝曬在太陽底下或是聚熱燈底下更久
增加了他們脫水的危險性
在我的經驗中
如果要飼養者要避免這種脫水現象的話
用一個土壤跟植物的根打造的遮蔽處會比在一個木屋中增加溼度有用多了
因為木屋的空氣量很大
在我的經驗中
這種木屋遮蔽處即使在我刻意增加溼度的情況下
仍然比我用土壤為底材做的遮蔽處容易造成脫水
而我ㄧ開始最擔心的
是我採用了提高夜間溼度的方法後
會不會讓他們得到了呼吸系統的疾病
或是有皮膚跟殼的感染
但是在我的照顧之下
即使這種被認為對濕度很敏感的陸龜都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但是儘管如此
我們在飼養陸龜的時候
仍然需要考慮到品種或個體之間需求的差別
當我第一隻幼龜開始不把自己埋在土壤裡的時候
我腦海浮現了一個模擬它們的洞穴的作法
因為他們現在寧願在一個有放苔蘚的木屋裡也不把自己埋在洞穴裡
我的較年長的陸龜在這種情況下生長
雖然他們沒有很嚴重的隆起
但是很不幸的他們也沒有像野外的陸龜的殼一樣如此平順
我自己用接近自然的方式在我的溫室裡孵出了一批陸龜
他們從來沒有小木屋或是軟樹皮來當遮敝處
他們唯一能遮蔽的東西跟他們在野外能找到的東西一樣
就是土壤跟植物
而他們在野外能找到當遮蔽的植物通常是薰衣草 連錢草 苔蘚或地衣
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在這些植物錯綜複雜的根部之間建立一個高度只比他們的殼高一點的
洞穴
這才是他們在野外時不活動的棲息處
我決定用人工的方式去打造一個類似的環境
我現在將這個遮蔽處的打造概要寫在下面
我已經在2006年的時候 在我自己的經驗下
證明了用潮濕的土壤來做遮蔽處會比用一個小木屋的方式有效多了
目前為止使用我這個方法打造的遮蔽處的陸龜背部都沒有明顯可辨識的隆起
因為在太太陽的底下整個飼養環境會大量吸熱
所以會使的周圍的溼度降低
此時植物的存在就很重要
由於植物需要水份
我們用植物可以確保我們定期澆水
當植物需要水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出來
而且還有另一個好處是
陸龜可以在植物裡找到一個他們會覺得很可靠的遮蔽處
同時這些植物可以預防他們過熱或是脫水
而我有一個原則
就是我在傍晚的時候會特別的再澆一次水
這可以確保他們在晚上有足夠的溼氣
而且多餘的水分會滲透到更深層的土壤
這樣可以讓這些土壤的表面在早上時乾的很快
就好像他們在野外時接受到早晨時的露珠的溼氣一樣
(編按: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很清楚的觀念
就算是紅腿或黃腿也不會整天都溼答答的
不管是德國或者英語系的飼養書籍 即使再提高溼度的原則下
都提到我們必須要提供一個暫時的完全乾燥的飼養環境
這就是土壤的最大好處
他同時可以在晚上時穩定自然的蒸散濕氣
又可以在太陽出來時表層能迅速的乾燥
比如拿黃腿來說
他們活在極度潮濕的環境
但是即使是每天的午後雷陣雨
他們的棲地土壤仍然可以在一個小時以內變的較為乾爽
一個好的底材
必須要該乾的時候乾
該溼的時候溼
用土壤當底材的好處真的太多太多了)
而且用這種方法所建構的遮蔽處還有一個好處
就是他們比較不佔本來在人工下就已經小的可憐的飼養空間
另外一面
就是他們可以提供一個像在野外時陸龜找植物當遮蔽處的環境
如果想在晚上的時候在遮蔽處加熱也不是問題
我們可以在一開始打造植物磚的時候就把發熱電纜跟植物磚纏繞在一起
或者是將一個有紅外線的聚光燈安裝在上方加熱遮蔽處的上方
透過屋頂的傳熱使溫度能夠和緩的暖活遮蔽處
(此處的聚光燈是放在遮蔽處的外面的上方 不是遮蔽處裡面的上方
用聚熱燈溫暖整個遮蔽處 再透過熱的對流與傳導溫暖遮蔽處裡面)
我的一隻ㄧ歲半大的幼龜在我第一次將它轉移到這個遮蔽處時
他完全沒有猶豫的住了進去
隨著時間的經過
這個新設計的遮蔽處越來越融合進整個飼養環境
只要環境是適當的
這種遮蔽處會越來越堅固
因為植物會生長 他們的根也會不斷的纏繞其他的植物
同時他們甚至也可以提醒你環境的情況
你可以透過這些植物的生長狀況知道溫度是不是太高 光線足不足夠
現在來對這種遮蔽處的建造法進行簡短的說明
首先把金屬絲網裁成符合種子培養盤的形狀
然後用銼刀將邊緣的銳利的邊緣銼平
金屬絲網是維持這個遮蔽處的穩定性的關鍵
然後再來是鬆開植物的根團
將土壤充分的攪和 並修剪根部刺激植物的生長
在培養盤倒入三公分深的培養土 將金屬絲網覆蓋上去
再倒入另外一層的培養土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6&p=92
然後將植物種下同時再灑一些種子
經過四到六個禮拜後
檢查植物的根部 如果已經穩固的話
將植物磚從培養盤中移走
然後再將植物磚小心的彎曲 使植物磚形成一個半圓型
就大功告成了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7&p=93
四個禮拜後植物的生長情況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8&p=94
根的互相纏繞能使整個植物磚更緊固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hitestripe&b=1&f=1884254559&p=95
完成
--
Why do men chase women they have no intention of marrying?
For the same reason dogs chase cars they have no intention of driving.
--
Tags:
龜
All Comments
By Edith
at 2009-01-17T04:11
at 2009-01-17T04:11
By Yedda
at 2009-01-18T16:22
at 2009-01-18T16:22
By Ophelia
at 2009-01-21T06:29
at 2009-01-21T06:29
By Andy
at 2009-01-24T14:09
at 2009-01-24T14:09
By Rosalind
at 2009-01-27T13:46
at 2009-01-27T13:46
By Hazel
at 2009-01-28T20:40
at 2009-01-28T20:40
By Hedda
at 2009-01-31T09:20
at 2009-01-31T09:20
By Dorothy
at 2009-02-05T01:56
at 2009-02-05T01:56
By Ida
at 2009-02-05T04:49
at 2009-02-05T04:49
By Mason
at 2009-02-05T20:02
at 2009-02-05T20:02
By Kumar
at 2009-02-10T01:31
at 2009-02-10T01:31
By Necoo
at 2009-02-14T19:34
at 2009-02-14T19:34
By Isabella
at 2009-02-17T01:05
at 2009-02-17T01:05
By Poppy
at 2009-02-21T18:21
at 2009-02-21T18:21
By Caroline
at 2009-02-23T13:13
at 2009-02-23T13:13
By Edith
at 2009-02-24T04:07
at 2009-02-24T04:07
By Joseph
at 2009-02-26T09:19
at 2009-02-26T09:19
Related Posts
烏龜最近不太吃東西
By Elvira
at 2009-01-15T22:29
at 2009-01-15T22:29
寄養烏龜
By Mason
at 2009-01-15T17:42
at 2009-01-15T17:42
換個飼料,便便換個樣....
By Yuri
at 2009-01-15T00:13
at 2009-01-15T00:13
烏龜死亡之原因請教
By Oliver
at 2009-01-14T13:40
at 2009-01-14T13:40
烏龜最近不太吃東西
By Liam
at 2009-01-13T13:45
at 2009-01-13T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