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魚卵的強制孵化與我的實際經驗 - 魚
By Zora
at 2012-10-23T13:54
at 2012-10-23T13:54
Table of Contents
部落格版: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23.html
這一篇都是字,應該水版看就夠了。
雖然將魚是冷門的魚種,不過還是把自己的經驗發在這邊,
也許以後有版友想要養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來看看。
----
(一)強制孵化的方法與相關文章回顧
之前曾引述Tropical Fish Hoppyist雜誌2012年六月號的內容,
說明透過在密閉罐子內呼氣、大力搖晃、擺在自身口袋增加溫度的方式,
使「多年生」將魚可以一起孵化,
來減少不一致孵化下後孵者成為其兄姐食物的情形,
舊文可見這篇。
同樣的敘述出現在AKA新手手冊中(p.50)的"forced-hatched",
表示可將多年生卵放在1/4滿的密閉小容器,
對容器內吹口器後快速蓋上,放入口袋並走動半小時。
這麼做能使多年生卵孵化的原因在於:
更高了二氧化碳濃度、溫度與晃動都會促使魚卵孵化。
問題在於,這個方法是否適用於保存期長達數倍、
往往需要數次下水的「一年生」將魚卵?
而這個強制孵化對魚本來就很麻煩的一年生卵會不會有負面的影響,例如趴魚增加?
AKA的新手手冊對這些產在土上或土內的一年生將魚卵,
一樣有提出強制孵化的做法(p.54),
文中表示當卵發育到可孵化時
(這是必要條件,不是拿個還沒發眼的卵就這樣做),
若要追求一致時間孵化,
那麼可以透過強烈搖晃已經下土的水,
並且增加一小撮食物,最被建議的是微蟲。
前者如同多年生強制孵化一般,透過晃動來促使孵化;
後者則因為微蟲本來就是消耗酵母以生長者,
這個過程可以很快地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按照AKA的說法,
顯見強制孵化亦適用於一年生將魚卵,
但並未論及此方法是否造成負面的影響。
回顧我的水孵法舊文,
我那篇內容雖未論及,
但若實際去看英文原文,
那篇作者在他文章前半就表示他在嘗試強制孵化時結果全是趴魚的情形。
(二)為什麼要強制孵化
那麼,我們究竟該不該嘗試強制孵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自問為什麼會想要強制孵化。
除了本文首段所述,
為了使卵一齊孵化避免大小差異下後孵化者成為食物外,
另一個務實的情形是若明明看到魚卵已經發眼良好,
但下水後卻始終不孵化,
這些卵後來有的會成為死卵,
有的則根本在第二次乾燥期間消失於土中。
強制孵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由於強制孵化是比較不自然而且具有趴魚風險的手段,
所以我會建議一開始先用一般的方法孵化,
等到之後還有發眼但未孵化卵時,再針對這些卵進行一次強制孵化。
(三)兩次的經驗
我自己曾經刻意嘗試過一次強制孵化,
另有一次陰錯陽差的經驗。
第一次刻意強制孵化是在一次孵化CHC(Hyp.
chacoensis藍翼珍珠將)時,
該次的卵孵化的狀況非常糟,
是第二次下水,兩次孵化的九成都是趴魚,
另外有一半的卵未孵化。
由於我判斷卵已經發育到是該孵化的時間,或者是已經太晚孵化了,
所以在我下水後四天(此時應當不會有卵自然孵化了),
我挑了三顆做實驗,
主要是想知道強制孵化的方式是不是真的可以強迫未孵化卵孵化。
我拿了個100CC的密封瓶子,加了1/3~1/4的水,
將三顆卵挑出,放在水中(沒有土),
對瓶子內吹口氣後蓋上蓋子並用力搖晃瓶子,
之後放到我的口袋中外去吃晚飯,
期間想到的時候便把瓶子打開檢視有無孵化,
沒有孵化則再吹一次氣後用力搖晃。
中間大概經過七八次這樣的過程。
但直到我用餐完畢仍未見卵孵化,
回家後我將瓶子擺在桌上,
在睡前忽然想到去檢視時發現,
三顆卵竟然有一顆已經孵化了!
只可惜那隻仔魚後來是趴魚,
不過由於我這批本來就有90%的趴魚率,
所以這隻仔魚究竟是因為強勢孵化而趴還是本來就是趴魚,
這就不得而知。
但這已經證明強制孵化確實是可以讓發眼卵孵化的。
另一次陰錯陽差的經驗則發生在昨天處理S. zonatus卵時,
我早上將兩組卵的魚隻吸起,
確認土中都已經沒有仔魚後,
將兩個容器的土與卵(估計約剩20顆)倒在一起,
中間由於土潮濕有黏性,
所以我用水沖了數次,
並將水與土做漩渦狀搖晃以利收土。
待土與卵都放在一起後,
裡面還有兩公分的水未吸乾,
我想說晚上再處理。
結果晚上看的時候,容器中竟然多了三隻仔魚,且俱為正常的浮魚。
由於第一次是單把CHC卵挑起放入水中,
第二次S. zonatus卵則是在土裡,
或許是造成浮魚與趴魚差異的原因,
但兩次卵的孵化趴魚率本來就有天壤之別,
所以也很難判斷究竟強制孵化是否造成影響。
(四)結論
總之,
晃動土與水等強制孵化手段確實是可以讓已發育但下水未孵化的卵有另一次的機會。
至於這個行為是否有風險?
我的經驗與手邊的數量都還不足以推論。
但或許下次網友在卵下水要重新收起前可以連土帶卵嘗試看看強制孵化,
說不一定能跟我的S. zonatus一樣有好消息。
----
搖晃的程度大約跟拉茶那樣,只是兩杯不用表演般的拉那麼長,就互倒幾次而已;
或者是半杯水搖晃成不會溢出來的漩渦的程度。
實際上,養將魚至今,對我而言,
卵的孵化仍是一個充滿變數的過程,
有時喜有時悲,
更慘的是,以往悲的情形還特別愛發生在又貴又是千里迢迢的「暗黑版」上。
但仍會希望能從這些經驗中發現些什麼,
作為下一次的手法的調配。
總是要盡人事,之後才聽天命吧。
--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23.html
這一篇都是字,應該水版看就夠了。
雖然將魚是冷門的魚種,不過還是把自己的經驗發在這邊,
也許以後有版友想要養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來看看。
----
(一)強制孵化的方法與相關文章回顧
之前曾引述Tropical Fish Hoppyist雜誌2012年六月號的內容,
說明透過在密閉罐子內呼氣、大力搖晃、擺在自身口袋增加溫度的方式,
使「多年生」將魚可以一起孵化,
來減少不一致孵化下後孵者成為其兄姐食物的情形,
舊文可見這篇。
同樣的敘述出現在AKA新手手冊中(p.50)的"forced-hatched",
表示可將多年生卵放在1/4滿的密閉小容器,
對容器內吹口器後快速蓋上,放入口袋並走動半小時。
這麼做能使多年生卵孵化的原因在於:
更高了二氧化碳濃度、溫度與晃動都會促使魚卵孵化。
問題在於,這個方法是否適用於保存期長達數倍、
往往需要數次下水的「一年生」將魚卵?
而這個強制孵化對魚本來就很麻煩的一年生卵會不會有負面的影響,例如趴魚增加?
AKA的新手手冊對這些產在土上或土內的一年生將魚卵,
一樣有提出強制孵化的做法(p.54),
文中表示當卵發育到可孵化時
(這是必要條件,不是拿個還沒發眼的卵就這樣做),
若要追求一致時間孵化,
那麼可以透過強烈搖晃已經下土的水,
並且增加一小撮食物,最被建議的是微蟲。
前者如同多年生強制孵化一般,透過晃動來促使孵化;
後者則因為微蟲本來就是消耗酵母以生長者,
這個過程可以很快地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按照AKA的說法,
顯見強制孵化亦適用於一年生將魚卵,
但並未論及此方法是否造成負面的影響。
回顧我的水孵法舊文,
我那篇內容雖未論及,
但若實際去看英文原文,
那篇作者在他文章前半就表示他在嘗試強制孵化時結果全是趴魚的情形。
(二)為什麼要強制孵化
那麼,我們究竟該不該嘗試強制孵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自問為什麼會想要強制孵化。
除了本文首段所述,
為了使卵一齊孵化避免大小差異下後孵化者成為食物外,
另一個務實的情形是若明明看到魚卵已經發眼良好,
但下水後卻始終不孵化,
這些卵後來有的會成為死卵,
有的則根本在第二次乾燥期間消失於土中。
強制孵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由於強制孵化是比較不自然而且具有趴魚風險的手段,
所以我會建議一開始先用一般的方法孵化,
等到之後還有發眼但未孵化卵時,再針對這些卵進行一次強制孵化。
(三)兩次的經驗
我自己曾經刻意嘗試過一次強制孵化,
另有一次陰錯陽差的經驗。
第一次刻意強制孵化是在一次孵化CHC(Hyp.
chacoensis藍翼珍珠將)時,
該次的卵孵化的狀況非常糟,
是第二次下水,兩次孵化的九成都是趴魚,
另外有一半的卵未孵化。
由於我判斷卵已經發育到是該孵化的時間,或者是已經太晚孵化了,
所以在我下水後四天(此時應當不會有卵自然孵化了),
我挑了三顆做實驗,
主要是想知道強制孵化的方式是不是真的可以強迫未孵化卵孵化。
我拿了個100CC的密封瓶子,加了1/3~1/4的水,
將三顆卵挑出,放在水中(沒有土),
對瓶子內吹口氣後蓋上蓋子並用力搖晃瓶子,
之後放到我的口袋中外去吃晚飯,
期間想到的時候便把瓶子打開檢視有無孵化,
沒有孵化則再吹一次氣後用力搖晃。
中間大概經過七八次這樣的過程。
但直到我用餐完畢仍未見卵孵化,
回家後我將瓶子擺在桌上,
在睡前忽然想到去檢視時發現,
三顆卵竟然有一顆已經孵化了!
只可惜那隻仔魚後來是趴魚,
不過由於我這批本來就有90%的趴魚率,
所以這隻仔魚究竟是因為強勢孵化而趴還是本來就是趴魚,
這就不得而知。
但這已經證明強制孵化確實是可以讓發眼卵孵化的。
另一次陰錯陽差的經驗則發生在昨天處理S. zonatus卵時,
我早上將兩組卵的魚隻吸起,
確認土中都已經沒有仔魚後,
將兩個容器的土與卵(估計約剩20顆)倒在一起,
中間由於土潮濕有黏性,
所以我用水沖了數次,
並將水與土做漩渦狀搖晃以利收土。
待土與卵都放在一起後,
裡面還有兩公分的水未吸乾,
我想說晚上再處理。
結果晚上看的時候,容器中竟然多了三隻仔魚,且俱為正常的浮魚。
由於第一次是單把CHC卵挑起放入水中,
第二次S. zonatus卵則是在土裡,
或許是造成浮魚與趴魚差異的原因,
但兩次卵的孵化趴魚率本來就有天壤之別,
所以也很難判斷究竟強制孵化是否造成影響。
(四)結論
總之,
晃動土與水等強制孵化手段確實是可以讓已發育但下水未孵化的卵有另一次的機會。
至於這個行為是否有風險?
我的經驗與手邊的數量都還不足以推論。
但或許下次網友在卵下水要重新收起前可以連土帶卵嘗試看看強制孵化,
說不一定能跟我的S. zonatus一樣有好消息。
----
搖晃的程度大約跟拉茶那樣,只是兩杯不用表演般的拉那麼長,就互倒幾次而已;
或者是半杯水搖晃成不會溢出來的漩渦的程度。
實際上,養將魚至今,對我而言,
卵的孵化仍是一個充滿變數的過程,
有時喜有時悲,
更慘的是,以往悲的情形還特別愛發生在又貴又是千里迢迢的「暗黑版」上。
但仍會希望能從這些經驗中發現些什麼,
作為下一次的手法的調配。
總是要盡人事,之後才聽天命吧。
--
Tags:
魚
All Comments
By Ivy
at 2012-10-26T03:00
at 2012-10-26T03:00
By Hamiltion
at 2012-10-27T01:57
at 2012-10-27T01:57
By Doris
at 2012-10-30T22:12
at 2012-10-30T22:12
By William
at 2012-10-31T13:41
at 2012-10-31T13:41
By Suhail Hany
at 2012-11-01T21:07
at 2012-11-01T21:0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2-11-01T23:09
at 2012-11-01T23:09
Related Posts
陽台戶外缸該不該停止水妖精
By Edward Lewis
at 2012-10-23T11:39
at 2012-10-23T11:39
鱷龜撕食紅龍 po網挨批殘忍
By Hardy
at 2012-10-23T10:54
at 2012-10-23T10:54
2呎草況分享
By Aaliyah
at 2012-10-23T10:43
at 2012-10-23T10:43
請問白子是所謂的白化症嗎?
By Ursula
at 2012-10-23T09:59
at 2012-10-23T09:59
懶惰的黑尾太陽??
By Audriana
at 2012-10-23T01:27
at 2012-10-23T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