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將魚--斑節將(翻譯) - 水族
By Catherine
at 2012-02-09T13:56
at 2012-02-09T13:56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翻譯自TFH的公開文章
http://www.tfhmagazine.com/details/articles/the-clown-of-killies-epiplatys-annulatus.htm
(縮網址http://0rz.tw/eXIwA)
有鑑於我的一美元TFH雜誌將要到期,趁機把東西翻一翻。
下一篇預計要翻的是「水族科學:魚隻的性別決定」
http://www.tfhmagazine.com/details/articles/aquarium-science-male-or-female-gender-determination-in-fish.htm
(縮網址http://0rz.tw/2KQX0)
(還沒有看,說不一定看完覺得沒有翻譯價值也有可能 XD)
2009年五月號簡介N屬將魚的似乎是非公開文章,
所以就沒法翻譯給大家了(雖然版權的跨國訴訟很麻煩XD)
----
有鑑於斑節將(ANN)是國內少見好養又可以混養,
價格又超佛心的魚種,所以把這一篇翻譯一下,
逐字翻譯的部分僅限「歷史與習性」、「戴皇冠」這兩個我自己喜歡的部分,
後面的飼養和繁殖我覺得一方面沒有什麼洞見,
食物方面也跟我實際操作經驗不同,所以就沒有翻譯了。
中文閱讀部分可見國寶的部落格
http://rb5killifish.blogspot.com/2009/06/pseudepiplatys-annulatus-monrovia.html
或不才的部落格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com/2011/10/epiplatys-annulatus.html
-------正文開始--------
作者:Mike Hellweg
我一直鍾愛的魚種之一,是來自西非被稱為皇冠將魚的小型將魚--斑節將。
他來自於泥沼與雨林中的緩溪,包含南部的幾內亞、獅子山以及賴比瑞亞。
這色彩繽紛而性格平和的小傢伙卻出乎意料地帶給一些資深玩家挑戰。
(編按:有嗎?)
◎歷史與習性
斑節將一開始由知名的George Albert Boulenger在1915年
以Haplochilus annulatus命名之。
Boulenger在非洲魚類發表超過八百篇文章,被認為是傑出的專家。
儘管如此,從Boulenger之後,我們在這九十年中更進一步地瞭解斑節將,
當然,就像其他的魚種一樣,也包含那些不斷地魚類分類與命名(編按:XD)。
斑節將的屬別一度被認為是Aplocheilus,
之後為Pseudepiplatys,
最後到現在的Epiplatys屬。
但必須要留意的是,直至今日針對他究竟是E屬或是P屬仍有爭論,並各自擁有支持者。
作者之所以選擇以P屬來寫這篇文章只是因為AKA(美國將魚協會)是這樣使用這個名字。
許多將魚愛好者選擇用ANN這個縮寫。
斑節將還有至少三個流通的名字:火箭將、條紋將(banded panchax)與小丑將。
其中又以小丑將這名字被使用得最普遍,
起碼在美國是如此。
如果你好奇,
panchax這個字是在以往作為將魚的名詞,
現在則以killifish取代。
從1913 Thomas採集到Boulenger描述,
斑節將卻在之後的數十年都沒有再被採集到。
直到1950年代他們的身影才重現於歐洲的水族文章,
在1960早期才到達美國。
之後他們就一直持續地被保存在將魚愛好者手中。
雖然一部分的將魚愛好者不認為斑節將有不同地方型,
但實際上斑節將以在賴比瑞亞的Monrovia被採集到的最為鮮豔。
目前在2008年被引進的則是來自於幾內亞,顏色相較於Monrovia的黯淡,
Monrovia在臀鰭與胸鰭上有更多的紅色色彩。
(編按:(大驚!!)我下次要注意了,國內一般流通的也是沒有臀鰭紅色的
國寶那篇則是Monrovia的「黃色型」)
斑節將的形體像是矛,魚雷般的體型伴隨略圓的頭部與朝天嘴。
背鰭明顯地靠身體後半,第一鰭條甚至剛好在臀鰭最後鰭條的傷方
(編按:明明就還沒到最後鰭條)。
尾鰭是黑桃的形狀,成魚的尾鰭中間的鰭條會拉長,
公魚的中間鰭條「拉長部分」甚至達到尾鰭的其他鰭條的長度,
母魚拉長的幅度則相較下僅微微超過其他鰭條一點點。
◎穿小丑服的將魚
小丑將的名字源於那耀眼而誇張的色彩,彷彿身上五顏六色的小丑一般。
斑節將的顏色多變,有一種說法認為顏色代表不同的採集地域(編按:有趣!)。
但另一派說法表示即便在同一群由相同父母生下來的後代間也會有不一樣的顏色。
由於作者本身無法親至野外採集,
手中的魚又是來自不同飼養者,並由他們告知地域來源,因為這些因素,
作者沒有辦法去實地操作上述實驗來驗證兩邊的說法。
斑節將無論公母都是乳白身體,上面有四條從背部拉下來的黑線。
公魚背鰭可以是乳白、淡紅甚至亮藍,藍色上則通常會包含一些紅色;
母魚背鰭則是透明。
公魚尾鰭呈現從灰白到天藍色,中間延伸鰭條為亮紅。
在某些例子這些紅色也有可能會是淡橘,當其他多半是黃色底配上紅色
有些樣本則顯示藍色外圍環繞紅色,
作者甚至有看過圖樣是在尾鰭延伸尖端有黃色點的特殊個體。
多數母魚尾鰭顏色較少,延伸部分僅淡淡的紅色、黃色或橘色。
公魚臀鰭有的是藍色,有的是藍色底紅色外圍,或紅色底藍色外圍,甚至純亮紅。
母魚的臀鰭多半是透明或黯淡的琥珀色。
即使有很多文章說母魚的臀鰭應是沒有顏色的,但這跟作者實際所見不同,
即使是顏色較少的幾內亞種亦如是。
公魚胸鰭則有黯紅、亮橘、亮紅或者是透明;母魚則更透明。
最後就是斑節將頭部有開天眼。
在原生環境,很希罕地,他們生活在水的極上層,有時甚至僅一吋深。
森林中的水頗為溫暖,達攝氏25度(編按:這哪裡暖XD),水酸且軟。
根據報導採集的水域通常是不流動的,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偏害較和緩甚至無水流的水族箱。
即使在缸子中,他們也不太會像一般的小魚群游。
斑節將是很小的魚,即使是較大的公魚也不過一吋半多,母魚更鮮少長到一吋。
他們的蛋僅1mm,意味要連排25顆才有一英吋長。
----
後面是有關人工環境、繁殖部分,我覺得寫得普普通通,
僅擇重點翻譯:
1.環境:
斑節將是適合小缸子飼養,無須強過濾,溫度在24~28,pH6,總硬度50ppm
(編按:我覺得這不重要,反正在台灣都很好養)。
可以無過濾,用適當的換水取代。
給他們適當的介質,例如浮萍、毛線拖把束即可繁殖。
2.食物:
需要吃生餌(編按:亂講!)。
3.繁殖:
孵化卵可採取保濕乾孵與水孵法,約兩週孵化。兩週大約可收50隻仔魚。
繁殖的瞥步:可先分開公母,加量餵食後再放在一起。
仔魚飼養要備小活餌,過兩週再換無節幼蟲,約兩個月可繁殖,
要到半年才能長到成體大小。
結束。
----
翻譯完才覺得這一篇沒有寫得很好 囧
實際的圖片倒是拍得很不錯,可以看得到不同的鰭部顏色表現,
以及monroviae型在胸鰭、臀鰭的紅色閃光,
不過圖片必須要登錄TFH才能看得到。
若能登入的話,可以看該期pp.92-95講F. gardneri的圖片,
就會知道將魚地方型的差異有多大。
而一個玩家一旦開始注意起地方型,他就開始準備花錢如流水了.....XDD
翻這篇的額外收穫是把「小丑」跟「皇冠」兩個單字給重新複習了。
--
http://www.tfhmagazine.com/details/articles/the-clown-of-killies-epiplatys-annulatus.htm
(縮網址http://0rz.tw/eXIwA)
有鑑於我的一美元TFH雜誌將要到期,趁機把東西翻一翻。
下一篇預計要翻的是「水族科學:魚隻的性別決定」
http://www.tfhmagazine.com/details/articles/aquarium-science-male-or-female-gender-determination-in-fish.htm
(縮網址http://0rz.tw/2KQX0)
(還沒有看,說不一定看完覺得沒有翻譯價值也有可能 XD)
2009年五月號簡介N屬將魚的似乎是非公開文章,
所以就沒法翻譯給大家了(雖然版權的跨國訴訟很麻煩XD)
----
有鑑於斑節將(ANN)是國內少見好養又可以混養,
價格又超佛心的魚種,所以把這一篇翻譯一下,
逐字翻譯的部分僅限「歷史與習性」、「戴皇冠」這兩個我自己喜歡的部分,
後面的飼養和繁殖我覺得一方面沒有什麼洞見,
食物方面也跟我實際操作經驗不同,所以就沒有翻譯了。
中文閱讀部分可見國寶的部落格
http://rb5killifish.blogspot.com/2009/06/pseudepiplatys-annulatus-monrovia.html
或不才的部落格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com/2011/10/epiplatys-annulatus.html
-------正文開始--------
作者:Mike Hellweg
我一直鍾愛的魚種之一,是來自西非被稱為皇冠將魚的小型將魚--斑節將。
他來自於泥沼與雨林中的緩溪,包含南部的幾內亞、獅子山以及賴比瑞亞。
這色彩繽紛而性格平和的小傢伙卻出乎意料地帶給一些資深玩家挑戰。
(編按:有嗎?)
◎歷史與習性
斑節將一開始由知名的George Albert Boulenger在1915年
以Haplochilus annulatus命名之。
Boulenger在非洲魚類發表超過八百篇文章,被認為是傑出的專家。
儘管如此,從Boulenger之後,我們在這九十年中更進一步地瞭解斑節將,
當然,就像其他的魚種一樣,也包含那些不斷地魚類分類與命名(編按:XD)。
斑節將的屬別一度被認為是Aplocheilus,
之後為Pseudepiplatys,
最後到現在的Epiplatys屬。
但必須要留意的是,直至今日針對他究竟是E屬或是P屬仍有爭論,並各自擁有支持者。
作者之所以選擇以P屬來寫這篇文章只是因為AKA(美國將魚協會)是這樣使用這個名字。
許多將魚愛好者選擇用ANN這個縮寫。
斑節將還有至少三個流通的名字:火箭將、條紋將(banded panchax)與小丑將。
其中又以小丑將這名字被使用得最普遍,
起碼在美國是如此。
如果你好奇,
panchax這個字是在以往作為將魚的名詞,
現在則以killifish取代。
從1913 Thomas採集到Boulenger描述,
斑節將卻在之後的數十年都沒有再被採集到。
直到1950年代他們的身影才重現於歐洲的水族文章,
在1960早期才到達美國。
之後他們就一直持續地被保存在將魚愛好者手中。
雖然一部分的將魚愛好者不認為斑節將有不同地方型,
但實際上斑節將以在賴比瑞亞的Monrovia被採集到的最為鮮豔。
目前在2008年被引進的則是來自於幾內亞,顏色相較於Monrovia的黯淡,
Monrovia在臀鰭與胸鰭上有更多的紅色色彩。
(編按:(大驚!!)我下次要注意了,國內一般流通的也是沒有臀鰭紅色的
國寶那篇則是Monrovia的「黃色型」)
斑節將的形體像是矛,魚雷般的體型伴隨略圓的頭部與朝天嘴。
背鰭明顯地靠身體後半,第一鰭條甚至剛好在臀鰭最後鰭條的傷方
(編按:明明就還沒到最後鰭條)。
尾鰭是黑桃的形狀,成魚的尾鰭中間的鰭條會拉長,
公魚的中間鰭條「拉長部分」甚至達到尾鰭的其他鰭條的長度,
母魚拉長的幅度則相較下僅微微超過其他鰭條一點點。
◎穿小丑服的將魚
小丑將的名字源於那耀眼而誇張的色彩,彷彿身上五顏六色的小丑一般。
斑節將的顏色多變,有一種說法認為顏色代表不同的採集地域(編按:有趣!)。
但另一派說法表示即便在同一群由相同父母生下來的後代間也會有不一樣的顏色。
由於作者本身無法親至野外採集,
手中的魚又是來自不同飼養者,並由他們告知地域來源,因為這些因素,
作者沒有辦法去實地操作上述實驗來驗證兩邊的說法。
斑節將無論公母都是乳白身體,上面有四條從背部拉下來的黑線。
公魚背鰭可以是乳白、淡紅甚至亮藍,藍色上則通常會包含一些紅色;
母魚背鰭則是透明。
公魚尾鰭呈現從灰白到天藍色,中間延伸鰭條為亮紅。
在某些例子這些紅色也有可能會是淡橘,當其他多半是黃色底配上紅色
有些樣本則顯示藍色外圍環繞紅色,
作者甚至有看過圖樣是在尾鰭延伸尖端有黃色點的特殊個體。
多數母魚尾鰭顏色較少,延伸部分僅淡淡的紅色、黃色或橘色。
公魚臀鰭有的是藍色,有的是藍色底紅色外圍,或紅色底藍色外圍,甚至純亮紅。
母魚的臀鰭多半是透明或黯淡的琥珀色。
即使有很多文章說母魚的臀鰭應是沒有顏色的,但這跟作者實際所見不同,
即使是顏色較少的幾內亞種亦如是。
公魚胸鰭則有黯紅、亮橘、亮紅或者是透明;母魚則更透明。
最後就是斑節將頭部有開天眼。
在原生環境,很希罕地,他們生活在水的極上層,有時甚至僅一吋深。
森林中的水頗為溫暖,達攝氏25度(編按:這哪裡暖XD),水酸且軟。
根據報導採集的水域通常是不流動的,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偏害較和緩甚至無水流的水族箱。
即使在缸子中,他們也不太會像一般的小魚群游。
斑節將是很小的魚,即使是較大的公魚也不過一吋半多,母魚更鮮少長到一吋。
他們的蛋僅1mm,意味要連排25顆才有一英吋長。
----
後面是有關人工環境、繁殖部分,我覺得寫得普普通通,
僅擇重點翻譯:
1.環境:
斑節將是適合小缸子飼養,無須強過濾,溫度在24~28,pH6,總硬度50ppm
(編按:我覺得這不重要,反正在台灣都很好養)。
可以無過濾,用適當的換水取代。
給他們適當的介質,例如浮萍、毛線拖把束即可繁殖。
2.食物:
需要吃生餌(編按:亂講!)。
3.繁殖:
孵化卵可採取保濕乾孵與水孵法,約兩週孵化。兩週大約可收50隻仔魚。
繁殖的瞥步:可先分開公母,加量餵食後再放在一起。
仔魚飼養要備小活餌,過兩週再換無節幼蟲,約兩個月可繁殖,
要到半年才能長到成體大小。
結束。
----
翻譯完才覺得這一篇沒有寫得很好 囧
實際的圖片倒是拍得很不錯,可以看得到不同的鰭部顏色表現,
以及monroviae型在胸鰭、臀鰭的紅色閃光,
不過圖片必須要登錄TFH才能看得到。
若能登入的話,可以看該期pp.92-95講F. gardneri的圖片,
就會知道將魚地方型的差異有多大。
而一個玩家一旦開始注意起地方型,他就開始準備花錢如流水了.....XDD
翻這篇的額外收穫是把「小丑」跟「皇冠」兩個單字給重新複習了。
--
All Comments
By Kama
at 2012-02-14T09:56
at 2012-02-14T09:56
By Poppy
at 2012-02-18T19:33
at 2012-02-18T19:33
By Hazel
at 2012-02-20T04:04
at 2012-02-20T04:04
By Agnes
at 2012-02-20T12:03
at 2012-02-20T12:03
By Edward Lewis
at 2012-02-25T10:59
at 2012-02-25T10:59
By Todd Johnson
at 2012-02-25T16:00
at 2012-02-25T16:00
By Sarah
at 2012-02-26T02:27
at 2012-02-26T02:27
By Olivia
at 2012-02-28T18:53
at 2012-02-28T18:53
By Agnes
at 2012-02-29T06:45
at 2012-02-29T06:45
By Noah
at 2012-03-05T04:14
at 2012-03-05T04:14
By Agatha
at 2012-03-08T21:50
at 2012-03-08T21:50
By Jack
at 2012-03-10T00:03
at 2012-03-10T00:03
By Christine
at 2012-03-11T08:00
at 2012-03-11T08:00
By Madame
at 2012-03-15T16:42
at 2012-03-15T16:42
By Audriana
at 2012-03-16T01:15
at 2012-03-16T01:15
By Leila
at 2012-03-16T06:42
at 2012-03-16T06:42
By Irma
at 2012-03-16T21:07
at 2012-03-16T21:07
By Hedwig
at 2012-03-17T14:04
at 2012-03-17T14:04
By Bethany
at 2012-03-21T05:09
at 2012-03-21T05:09
By Vanessa
at 2012-03-25T02:37
at 2012-03-25T02:37
By Frederic
at 2012-03-26T14:31
at 2012-03-26T14:31
By Michael
at 2012-03-28T08:18
at 2012-03-28T08:18
By Necoo
at 2012-03-28T16:35
at 2012-03-28T16:35
By Oliver
at 2012-04-01T11:18
at 2012-04-01T11:18
By Harry
at 2012-04-03T21:35
at 2012-04-03T21:35
Related Posts
(水?)草的名稱? 很多種
By Ida
at 2012-02-09T12:50
at 2012-02-09T12:50
水草不紅+破葉
By Jessica
at 2012-02-09T11:45
at 2012-02-09T11:45
IQ3重病患者...
By Freda
at 2012-02-09T10:04
at 2012-02-09T10:04
中壢地區的氣體行
By Edwina
at 2012-02-09T09:53
at 2012-02-09T09:53
玫瑰蝦死亡
By Jessica
at 2012-02-09T05:09
at 2012-02-09T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