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開缸假想與枯草菌應用 - 魚
By Dora
at 2011-10-06T06:14
at 2011-10-06T06:14
Table of Contents
一種假想的討論 以上部過濾系統做設置
因為一切只是假想 所以有很多"我認為" 但沒有數據和實際操作過
開缸時 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利用大量的有機物來快速建立硝化系統
例如一直以來都不斷的有些說法 放死魚或豆漿或是很快的放試水魚
這會使有機物質流入硝化系統的濾材區域
腐生菌大量在濾材上著床
使得硝化菌難以增殖
而正規的慢慢養水開缸模式
非常秏時並且只能控制
設置時 即使少量分批放魚進入魚缸
也難以保證有機質沒有流入硝化菌的濾材區域
並不是否認這種做法
因為這種做法是的確能非常有效的控制
但這種開缸速度實在太慢了
即使一部分濾材使用的是舊系統的濾材 著床的活跳跳硝化菌
在腐生菌系統處理不完有機物的情況下
空餘的硝化菌濾材空間仍然要被強勢的腐生菌強佔
這樣的結果往往造成昂貴的濾材提早報銷
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系統崩潰
所以我認為這是傳統做法只重視硝化系統 而忽略腐化菌系統造成的
常聽的 養魚先養水 也被解釋 養水就是養硝化系統
那麼 我要說 "要養硝化系統先養腐生菌"
腐生菌系統建立是很快的沒錯
但也不是你丟多少有機質下去
腐生菌馬上就有足夠數量來分解
而且我認為腐生菌也應該慎選
腐生菌建立起來的 常常是會發出腥臭味的
並且有些菌種會分泌抑制硝化菌的物質
所以我們需要挑選優質的腐生菌
透過近來討論的納豆菌 發現了枯草菌這系列菌種
枯草菌能直接分泌酵素分解有機質
大致上
蛋白質=>蛋白酵素=>胺基酸類和胜肽類
並被利用後產生氨
而氨則為亞硝酸菌的主要食物 (同時也是魚的廢物和毒素)
所以我選擇了這種菌種為目標
我的假想快速開缸流程應為:
第一道的白棉過濾應該改用長效型的濾棉
如羊毛絨甚至細密的生化棉 用以培養強悍的腐生菌系統
開缸時 只跑這一道過濾 後面的濾材全都不要放
放水開始過濾後後投入枯草菌粉
接著"慢慢增加有機質的投入"
(依未來魚口與濾材多寡做考慮決定最終添加多少有機質)
約兩三天後 加入第二三道濾材
並開始投入硝化菌粉
且有機質改為"定量添加"
如果預算允許的話買個試紙 天天測 氨、亞硝酸鹽、硝酸鹽濃度
直至氨與亞硝酸鹽濃度幾乎為零
或者自己評估吧
水質清澈 無異味 表面沒消不掉浮泡 甚至水中有極小的泡泡在亂飛
這種情況通常表示 水質很好
那麼就開始在"第一層"過濾最底下補上一層活性碳
活性碳在這邊做為一個緩衝
能吸附枯草菌處理不過來過量的有機質時
避免有機質進入第二層
但活性碳需要定期更換
然後可以開始停止添加有機質並且放魚進去
整個過程 "我覺得"可能不超過一星期 就有穩定的系統
這樣的開缸和配置快速 又安全
未來即使魚缸有機質過量處理不完
仍有活性碳能吸收掉過量有機質
避免腐生菌進入硝化系統
註:活性碳是會吸附氨 但並不會吸附銨鹽
因為銨鹽與氨是雙向的
所以底下的硝化菌是不會沒有食物的
至於亞硝酸菌能否直接利用銨鹽 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這些想法可能還不是很成熟
如果哪邊可能是行不通 或者有更好的方式
歡迎指正和討論
--
因為一切只是假想 所以有很多"我認為" 但沒有數據和實際操作過
開缸時 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利用大量的有機物來快速建立硝化系統
例如一直以來都不斷的有些說法 放死魚或豆漿或是很快的放試水魚
這會使有機物質流入硝化系統的濾材區域
腐生菌大量在濾材上著床
使得硝化菌難以增殖
而正規的慢慢養水開缸模式
非常秏時並且只能控制
設置時 即使少量分批放魚進入魚缸
也難以保證有機質沒有流入硝化菌的濾材區域
並不是否認這種做法
因為這種做法是的確能非常有效的控制
但這種開缸速度實在太慢了
即使一部分濾材使用的是舊系統的濾材 著床的活跳跳硝化菌
在腐生菌系統處理不完有機物的情況下
空餘的硝化菌濾材空間仍然要被強勢的腐生菌強佔
這樣的結果往往造成昂貴的濾材提早報銷
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系統崩潰
所以我認為這是傳統做法只重視硝化系統 而忽略腐化菌系統造成的
常聽的 養魚先養水 也被解釋 養水就是養硝化系統
那麼 我要說 "要養硝化系統先養腐生菌"
腐生菌系統建立是很快的沒錯
但也不是你丟多少有機質下去
腐生菌馬上就有足夠數量來分解
而且我認為腐生菌也應該慎選
腐生菌建立起來的 常常是會發出腥臭味的
並且有些菌種會分泌抑制硝化菌的物質
所以我們需要挑選優質的腐生菌
透過近來討論的納豆菌 發現了枯草菌這系列菌種
枯草菌能直接分泌酵素分解有機質
大致上
蛋白質=>蛋白酵素=>胺基酸類和胜肽類
並被利用後產生氨
而氨則為亞硝酸菌的主要食物 (同時也是魚的廢物和毒素)
所以我選擇了這種菌種為目標
我的假想快速開缸流程應為:
第一道的白棉過濾應該改用長效型的濾棉
如羊毛絨甚至細密的生化棉 用以培養強悍的腐生菌系統
開缸時 只跑這一道過濾 後面的濾材全都不要放
放水開始過濾後後投入枯草菌粉
接著"慢慢增加有機質的投入"
(依未來魚口與濾材多寡做考慮決定最終添加多少有機質)
約兩三天後 加入第二三道濾材
並開始投入硝化菌粉
且有機質改為"定量添加"
如果預算允許的話買個試紙 天天測 氨、亞硝酸鹽、硝酸鹽濃度
直至氨與亞硝酸鹽濃度幾乎為零
或者自己評估吧
水質清澈 無異味 表面沒消不掉浮泡 甚至水中有極小的泡泡在亂飛
這種情況通常表示 水質很好
那麼就開始在"第一層"過濾最底下補上一層活性碳
活性碳在這邊做為一個緩衝
能吸附枯草菌處理不過來過量的有機質時
避免有機質進入第二層
但活性碳需要定期更換
然後可以開始停止添加有機質並且放魚進去
整個過程 "我覺得"可能不超過一星期 就有穩定的系統
這樣的開缸和配置快速 又安全
未來即使魚缸有機質過量處理不完
仍有活性碳能吸收掉過量有機質
避免腐生菌進入硝化系統
註:活性碳是會吸附氨 但並不會吸附銨鹽
因為銨鹽與氨是雙向的
所以底下的硝化菌是不會沒有食物的
至於亞硝酸菌能否直接利用銨鹽 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這些想法可能還不是很成熟
如果哪邊可能是行不通 或者有更好的方式
歡迎指正和討論
--
Tags:
魚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11-10-07T14:13
at 2011-10-07T14:13
By Gilbert
at 2011-10-09T12:12
at 2011-10-09T12:12
By Annie
at 2011-10-13T13:25
at 2011-10-13T13:25
By Ida
at 2011-10-14T21:32
at 2011-10-14T21:32
By Dorothy
at 2011-10-19T06:18
at 2011-10-19T06:18
By Iris
at 2011-10-23T15:21
at 2011-10-23T15:21
By Necoo
at 2011-10-28T12:32
at 2011-10-28T12:32
By Dorothy
at 2011-11-02T05:01
at 2011-11-02T05:01
By Hedy
at 2011-11-03T01:38
at 2011-11-03T01:38
By Zenobia
at 2011-11-05T08:30
at 2011-11-05T08:30
Related Posts
金魚藻可以漂在水中繼續活著嗎?
By Zanna
at 2011-10-06T02:01
at 2011-10-06T02:01
鬥魚張鰓
By Valerie
at 2011-10-06T00:42
at 2011-10-06T00:42
有開始中毒的感覺,該當何解阿~~~~
By Ursula
at 2011-10-05T23:44
at 2011-10-05T23:44
一呎半 短鯛缸 + 黃金米粒異形 XD
By Rachel
at 2011-10-05T22:54
at 2011-10-05T22:54
制冷外掛維修?
By Rebecca
at 2011-10-05T20:05
at 2011-10-05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