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魚的終極活餌--白蟲white worm - 水族
By Elma
at 2013-03-06T01:02
at 2013-03-06T01:02
Table of Contents
有圖有影片的部落格版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3/03/white-wormenchytraeus-albidus.html
縮http://0rz.tw/qt8zp
圖片、影片和連結就不轉過來了,請見諒。
--------------
(一)什麼是白蟲
白蟲white worm,學名為Enchytraeus albidu,
大陸稱之為白線蟲,
由於在台灣「白線蟲」已長期被用來指涉
那常常莫名出現在蝦缸中而可以長期活在水中的白色蟲,
所以就不適合再把白線蟲這個名字用在white worm上。
白蟲長得像放大版的蠕蟲(有關於蠕蟲請見我部落格的這篇),
而事實上,白蟲跟蠕蟲根本屬於同一個屬別,
根據威基內容, Enchytraeus這個屬別下轄40多個生物種,
其中有的是生活在土壤,有的則是半水中,
有的甚至是存活於海水!
所以白蟲和蠕蟲都可以在淡水與海水中存活良久,
說不一定就是這些遠房親戚偷偷傳授的呢。
(二)白蟲缺席於台灣水族之因
白蟲很久以來就被歐美當作是水族活餌來飼養,
這款餌料生物的飼養與繁殖技術在歐美已臻成熟,
但在台灣的水族界別說是普及,就算想特別找都找不太到。
為什麼水族產業甚發達的台灣在白蟲飼養普及率上卻與歐美有雲泥之別?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於溫度。
即使在美國,白蟲的飼養也並非普及全美,
一位玩家就表示當他住在南加州的時候,
幾乎沒有聽到有人使用白蟲,
但在他搬到東岸後,飼養白蟲的玩家就十分廣泛了,
原因就在於兩個地方的溫度差異。
如同一位美國將魚協會(AKA)的資深玩家對照顧白蟲的介紹時提到的,
飼養白蟲需注意的三件事情就是:溫度、溫度,以及......溫度。
根據該篇介紹,適合白蟲生長的溫度在華氏55到65度,即攝氏12.8到18.3,
當溫度到達攝氏21度時白蟲開始停止繁殖,溫度更高則開始死亡。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不難明瞭為何這款又肥又大(相較於蠕蟲、無節)的好用活餌
卻無法在台灣盛行起來,
畢竟即使是冬天的台灣白晝都常會超過攝氏21度。
雖然大陸玩家表示他們曾經讓白蟲度過當地30度的夏天,
但他們也明言在那個時期白蟲幾乎無產量可言,
在我認為那些度夏的白蟲要不就是苟延殘喘,
要不就根本以卵的型式度過的,
但無論如何,若沒有特地的降溫,
在30度的氣溫下飼養白蟲則其密度是無法作為提供足夠魚隻的餌料。
「溫度」是台灣飼玩家欲飼養白蟲必須要克服關卡。
(三)白蟲的繁殖
白蟲首先被應用在水族上是源自於1940年代的蘇聯(又是一個低溫的地方)。
除了水族應用外,由於白蟲對於化學污染有高敏感性,
所以今日常常被使用在諸如毒物試驗上。
在性別方面,與蠕蟲相同地,
一隻白蟲也同時具備雄性及雌性的生殖器官,任兩隻白蟲即可繁殖而無配對問題。
白蟲的繁殖透過產出內含10~20顆卵的繭( cocoon ),
繭的含卵量與蟲體的成熟程度有關,
較年輕者含卵較少,一個繭最多包含的卵量則可達35顆。
卵在12天後孵化,
孵化的20天後,新一代的白蟲開始具有繁殖能力。
平均而言一隻白蟲終其一生可以產下1000顆卵,
因此在適當環境下,白蟲的產量是相當大的(有關上述資料可見這篇)。
(四)白蟲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追求這款不容易在台灣生長的活餌呢?
除了白蟲的繁殖量大之外,
他本身具有相較於蠕蟲、無節更大的體型,
一般白蟲可以長到2公分以上,寬度可達1mm,
簡單地說,白蟲的SIZE已經可以讓我們觀察到類似蚯蚓「環帶」的器官,
而蠕蟲的大小則不行。
白蟲較大的SIZE讓他更適合供給大部分的成魚。
除此之外,白蟲還極有即為豐富的營養,
其蛋白含量高達70%,
另外脂肪為14.5%、碳水化合物10%,以及5.5%的礦物質(數據引述這篇)。
由於白蟲蛋白含量極高,
有些將魚玩家甚至表示會有將魚吃到肥死暴斃的情況,
但killi.net上面也有玩家特地狂塞猛餵來做實驗,
並表示沒有觀察到肥死的情況。
此外,白蟲可以在水中存活數天到數小時,
因此即使沒有即時被吃完也不用擔心因白蟲死亡而污染水質。
(五)白蟲的飼養方式
白蟲的飼養方法跟蠕蟲十分接近,
用泥炭土、泥炭土混椰殼纖維、
或一般土壤混合泥炭土皆可飼養,
甚至有些玩家直接將兩種蟲放做夥。
由於白蟲最後會死在土中,
所以將會導致土壤最終仍受污染而開始腐敗,
使用淺土飼養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可以降低這個問題的影響,
至少更換土也容易,
也有部分玩家採用無土方式
(soil-less法採用海綿等介質來培養,但也有不通風、
濕度更不易控制、不具豐富有基質等缺點)
飼養來避免土壤腐敗以及土壤吸引蹣蟲等問題。
若採用土壤的方式,最終土壤還是必須更換,
根據下面影片說法一次土大概可以維持數個月
(為上面影片的同一人
下面影片是三個月後的模樣)。
我自己在飼養蠕蟲時,約兩個月左右會「洗土」,
即在原容器中加超過土壤的水,
涮個一兩次後將水倒出並以滴管儘量將水吸出,
讓土壤恢復到適當的濕度(若過濕則蟲會爬到容器四周或淹死),
透過這個方式可以讓因土壤腐敗而導致蠕蟲密度下降的情況改善,
洗土完後一兩週蠕蟲就可以恢復到與最初差不多的密度。
至於這個方式是否能同樣使用在白蟲上,
這還有待我進一步的檢視。
白蟲在pH值低於五的土壤中會死亡,
所以不必特別使用到一些打著低pH值的土壤。
另外也有玩家建議幾個月要把土稍加翻動,避免土壤太過於緊實或不通風。
(六)白蟲的飼養溫度
在台灣飼養白蟲的最大問題在於溫度。
雖然接近20度的「高溫」可以讓蟲成熟得比較快,
但超過二十度太多,白蟲就開始停止繁殖與死亡。
所以在台灣,除非有個類似酒窖之類的地方可以飼養白蟲,
不然必須要想辦法額外保持低溫,
我採用的是很簡單的保麗龍箱飼養,每天更換兩次冰塊,
這樣大致能維持箱中溫度在16度左右,
由於我要培育的白蟲量並不大,
所以在小規模下可以採用此方式;
若要大規模飼養,可能就必須尋求其他方法,
例如飼養甲蟲的恆溫箱之類。
冰箱可能是個選擇,然而白蟲在接近零度時一樣會死亡,
所以冰箱的溫度設定必須特別調整,
一般家用冰箱約四到六度的溫度就稍嫌過低。
至於飼養白蟲時應保持適當的濕度、遮光、通風
這些事項應該就不用在文中特別強調了,畢竟這算是養這類線蟲的常識。
(七)白蟲的食物
白蟲幾乎什麼都吃,
貓飼料、魚飼料、燕麥他們都能接受,
但最被推薦的食物還是由全麥麵包,
加上優格(中國大陸稱「酸奶」)、酵母混合而成,
看看下面的影片,其實好像還蠻好吃的樣子耶!
餵食白蟲的份量一般以三天內可以被白蟲吃完為主,
過多的食物將會發霉進並衍生問題。
(八)不速之客
當然,養這些蟲類必須要提防其他蟲子的入侵,
適當的加蓋是必須的。
一旦感染,無論是蛾蚋或是蹣蟲,
都將十分讓人頭大。
在我自己的經驗中,
蛾蚋是可以透過不斷的手挑以及將成體蛾蚋趕出最終達成乾淨無蛾蚋的目標
(我上次就弄掉大約百隻的蛾蚋);
但蹣蟲就難搞得多,更細小且繁殖能力更強,
既不會自己飛出也很難挑起,
一說可以透過水淹的方式藉蹣蟲較輕的特點來控制蹣蟲在可接受的密度,
但要完全杜絕蹣蟲除非一路走來都嚴密防護入侵,
否則就要考慮採用無土的飼養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也惟有經歷過被雜蟲入侵的經驗,
才會深深感謝當初純化蟲種的人,
並且瞭解他們當時所花費的巨大功夫。
(九)結論
具有高度的營養、
大量而快速地繁殖速度
以及相較於蠕蟲更大的體型,
這讓白蟲成為飼養將魚、原鬥等挑嘴成魚的極佳餌料。
但由於白蟲所需的溫度與台灣有一定的差異,
造成至今白蟲在台灣的水族界幾乎完全缺席,
然而,若能克服溫度的困境,
那麼其餘只要套用蠕蟲的飼養方式就可以將白蟲維持下去。
鑑於白蟲在魚隻飼養上的高價值性,這些努力將是值得的。
至於最原始的白蟲蟲種要怎麼獲得呢?
我只能說--「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囉。
--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3/03/white-wormenchytraeus-albidus.html
縮http://0rz.tw/qt8zp
圖片、影片和連結就不轉過來了,請見諒。
--------------
(一)什麼是白蟲
白蟲white worm,學名為Enchytraeus albidu,
大陸稱之為白線蟲,
由於在台灣「白線蟲」已長期被用來指涉
那常常莫名出現在蝦缸中而可以長期活在水中的白色蟲,
所以就不適合再把白線蟲這個名字用在white worm上。
白蟲長得像放大版的蠕蟲(有關於蠕蟲請見我部落格的這篇),
而事實上,白蟲跟蠕蟲根本屬於同一個屬別,
根據威基內容, Enchytraeus這個屬別下轄40多個生物種,
其中有的是生活在土壤,有的則是半水中,
有的甚至是存活於海水!
所以白蟲和蠕蟲都可以在淡水與海水中存活良久,
說不一定就是這些遠房親戚偷偷傳授的呢。
(二)白蟲缺席於台灣水族之因
白蟲很久以來就被歐美當作是水族活餌來飼養,
這款餌料生物的飼養與繁殖技術在歐美已臻成熟,
但在台灣的水族界別說是普及,就算想特別找都找不太到。
為什麼水族產業甚發達的台灣在白蟲飼養普及率上卻與歐美有雲泥之別?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於溫度。
即使在美國,白蟲的飼養也並非普及全美,
一位玩家就表示當他住在南加州的時候,
幾乎沒有聽到有人使用白蟲,
但在他搬到東岸後,飼養白蟲的玩家就十分廣泛了,
原因就在於兩個地方的溫度差異。
如同一位美國將魚協會(AKA)的資深玩家對照顧白蟲的介紹時提到的,
飼養白蟲需注意的三件事情就是:溫度、溫度,以及......溫度。
根據該篇介紹,適合白蟲生長的溫度在華氏55到65度,即攝氏12.8到18.3,
當溫度到達攝氏21度時白蟲開始停止繁殖,溫度更高則開始死亡。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不難明瞭為何這款又肥又大(相較於蠕蟲、無節)的好用活餌
卻無法在台灣盛行起來,
畢竟即使是冬天的台灣白晝都常會超過攝氏21度。
雖然大陸玩家表示他們曾經讓白蟲度過當地30度的夏天,
但他們也明言在那個時期白蟲幾乎無產量可言,
在我認為那些度夏的白蟲要不就是苟延殘喘,
要不就根本以卵的型式度過的,
但無論如何,若沒有特地的降溫,
在30度的氣溫下飼養白蟲則其密度是無法作為提供足夠魚隻的餌料。
「溫度」是台灣飼玩家欲飼養白蟲必須要克服關卡。
(三)白蟲的繁殖
白蟲首先被應用在水族上是源自於1940年代的蘇聯(又是一個低溫的地方)。
除了水族應用外,由於白蟲對於化學污染有高敏感性,
所以今日常常被使用在諸如毒物試驗上。
在性別方面,與蠕蟲相同地,
一隻白蟲也同時具備雄性及雌性的生殖器官,任兩隻白蟲即可繁殖而無配對問題。
白蟲的繁殖透過產出內含10~20顆卵的繭( cocoon ),
繭的含卵量與蟲體的成熟程度有關,
較年輕者含卵較少,一個繭最多包含的卵量則可達35顆。
卵在12天後孵化,
孵化的20天後,新一代的白蟲開始具有繁殖能力。
平均而言一隻白蟲終其一生可以產下1000顆卵,
因此在適當環境下,白蟲的產量是相當大的(有關上述資料可見這篇)。
(四)白蟲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追求這款不容易在台灣生長的活餌呢?
除了白蟲的繁殖量大之外,
他本身具有相較於蠕蟲、無節更大的體型,
一般白蟲可以長到2公分以上,寬度可達1mm,
簡單地說,白蟲的SIZE已經可以讓我們觀察到類似蚯蚓「環帶」的器官,
而蠕蟲的大小則不行。
白蟲較大的SIZE讓他更適合供給大部分的成魚。
除此之外,白蟲還極有即為豐富的營養,
其蛋白含量高達70%,
另外脂肪為14.5%、碳水化合物10%,以及5.5%的礦物質(數據引述這篇)。
由於白蟲蛋白含量極高,
有些將魚玩家甚至表示會有將魚吃到肥死暴斃的情況,
但killi.net上面也有玩家特地狂塞猛餵來做實驗,
並表示沒有觀察到肥死的情況。
此外,白蟲可以在水中存活數天到數小時,
因此即使沒有即時被吃完也不用擔心因白蟲死亡而污染水質。
(五)白蟲的飼養方式
白蟲的飼養方法跟蠕蟲十分接近,
用泥炭土、泥炭土混椰殼纖維、
或一般土壤混合泥炭土皆可飼養,
甚至有些玩家直接將兩種蟲放做夥。
由於白蟲最後會死在土中,
所以將會導致土壤最終仍受污染而開始腐敗,
使用淺土飼養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可以降低這個問題的影響,
至少更換土也容易,
也有部分玩家採用無土方式
(soil-less法採用海綿等介質來培養,但也有不通風、
濕度更不易控制、不具豐富有基質等缺點)
飼養來避免土壤腐敗以及土壤吸引蹣蟲等問題。
若採用土壤的方式,最終土壤還是必須更換,
根據下面影片說法一次土大概可以維持數個月
(為上面影片的同一人
下面影片是三個月後的模樣)。
我自己在飼養蠕蟲時,約兩個月左右會「洗土」,
即在原容器中加超過土壤的水,
涮個一兩次後將水倒出並以滴管儘量將水吸出,
讓土壤恢復到適當的濕度(若過濕則蟲會爬到容器四周或淹死),
透過這個方式可以讓因土壤腐敗而導致蠕蟲密度下降的情況改善,
洗土完後一兩週蠕蟲就可以恢復到與最初差不多的密度。
至於這個方式是否能同樣使用在白蟲上,
這還有待我進一步的檢視。
白蟲在pH值低於五的土壤中會死亡,
所以不必特別使用到一些打著低pH值的土壤。
另外也有玩家建議幾個月要把土稍加翻動,避免土壤太過於緊實或不通風。
(六)白蟲的飼養溫度
在台灣飼養白蟲的最大問題在於溫度。
雖然接近20度的「高溫」可以讓蟲成熟得比較快,
但超過二十度太多,白蟲就開始停止繁殖與死亡。
所以在台灣,除非有個類似酒窖之類的地方可以飼養白蟲,
不然必須要想辦法額外保持低溫,
我採用的是很簡單的保麗龍箱飼養,每天更換兩次冰塊,
這樣大致能維持箱中溫度在16度左右,
由於我要培育的白蟲量並不大,
所以在小規模下可以採用此方式;
若要大規模飼養,可能就必須尋求其他方法,
例如飼養甲蟲的恆溫箱之類。
冰箱可能是個選擇,然而白蟲在接近零度時一樣會死亡,
所以冰箱的溫度設定必須特別調整,
一般家用冰箱約四到六度的溫度就稍嫌過低。
至於飼養白蟲時應保持適當的濕度、遮光、通風
這些事項應該就不用在文中特別強調了,畢竟這算是養這類線蟲的常識。
(七)白蟲的食物
白蟲幾乎什麼都吃,
貓飼料、魚飼料、燕麥他們都能接受,
但最被推薦的食物還是由全麥麵包,
加上優格(中國大陸稱「酸奶」)、酵母混合而成,
看看下面的影片,其實好像還蠻好吃的樣子耶!
餵食白蟲的份量一般以三天內可以被白蟲吃完為主,
過多的食物將會發霉進並衍生問題。
(八)不速之客
當然,養這些蟲類必須要提防其他蟲子的入侵,
適當的加蓋是必須的。
一旦感染,無論是蛾蚋或是蹣蟲,
都將十分讓人頭大。
在我自己的經驗中,
蛾蚋是可以透過不斷的手挑以及將成體蛾蚋趕出最終達成乾淨無蛾蚋的目標
(我上次就弄掉大約百隻的蛾蚋);
但蹣蟲就難搞得多,更細小且繁殖能力更強,
既不會自己飛出也很難挑起,
一說可以透過水淹的方式藉蹣蟲較輕的特點來控制蹣蟲在可接受的密度,
但要完全杜絕蹣蟲除非一路走來都嚴密防護入侵,
否則就要考慮採用無土的飼養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也惟有經歷過被雜蟲入侵的經驗,
才會深深感謝當初純化蟲種的人,
並且瞭解他們當時所花費的巨大功夫。
(九)結論
具有高度的營養、
大量而快速地繁殖速度
以及相較於蠕蟲更大的體型,
這讓白蟲成為飼養將魚、原鬥等挑嘴成魚的極佳餌料。
但由於白蟲所需的溫度與台灣有一定的差異,
造成至今白蟲在台灣的水族界幾乎完全缺席,
然而,若能克服溫度的困境,
那麼其餘只要套用蠕蟲的飼養方式就可以將白蟲維持下去。
鑑於白蟲在魚隻飼養上的高價值性,這些努力將是值得的。
至於最原始的白蟲蟲種要怎麼獲得呢?
我只能說--「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囉。
--
All Comments
By Caitlin
at 2013-03-07T19:53
at 2013-03-07T19:53
By Connor
at 2013-03-11T22:46
at 2013-03-11T22:46
By Caitlin
at 2013-03-15T21:10
at 2013-03-15T21:10
By Charlotte
at 2013-03-17T06:10
at 2013-03-17T06:10
By Michael
at 2013-03-18T20:23
at 2013-03-18T20:23
By Caitlin
at 2013-03-20T05:34
at 2013-03-20T05:34
By Ethan
at 2013-03-25T04:20
at 2013-03-25T04:20
By Hardy
at 2013-03-27T07:26
at 2013-03-27T07:26
By Agnes
at 2013-04-01T05:12
at 2013-04-01T05:12
By Lauren
at 2013-04-04T23:50
at 2013-04-04T23:50
By Yedda
at 2013-04-06T16:05
at 2013-04-06T16:05
By Cara
at 2013-04-07T15:59
at 2013-04-07T15:59
By Kristin
at 2013-04-09T13:57
at 2013-04-09T13:57
By Elvira
at 2013-04-13T22:50
at 2013-04-13T22:50
By Jacky
at 2013-04-16T05:24
at 2013-04-16T05:24
By Agnes
at 2013-04-18T06:31
at 2013-04-18T06:31
By Connor
at 2013-04-19T09:36
at 2013-04-19T09:36
Related Posts
水色問題 & 菲德特燈具 1.6尺T8 雙燈
By Franklin
at 2013-03-06T00:50
at 2013-03-06T00:50
養小橘螯(非侏儒螯)有推薦什麼活體飼料嗎?
By Emily
at 2013-03-06T00:42
at 2013-03-06T00:42
養錯魚了~
By Margaret
at 2013-03-05T22:45
at 2013-03-05T22:45
種了一陣子的袖珍青葉柳……
By Hedy
at 2013-03-05T20:19
at 2013-03-05T20:19
孔雀魚身體變紅
By Gilbert
at 2013-03-05T19:58
at 2013-03-05T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