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卵圓蟲--以治療原鬥為例 - 水族
By Christine
at 2014-10-23T15:05
at 2014-10-23T15:05
Table of Contents
我沒有受過任何魚病訓練,
事實上,
一般水族愛好者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受到來自真的有專業魚病檢驗、治療經驗的專家幫助。
這篇只是一個玩家的經驗,不保證正確,
同時,所謂「新型卵圓蟲」也只是我自己從該寄生蟲對藥物的耐受、分布所在與以往不同
以及一些魚友發言後的猜想,
文章目的只是提供一個當大家遇到「按照老經驗」認為是胡椒病,
但用老方法卻治療無效時的一個備案。
本篇原文載於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4/10/blog-post_6.html
另一篇是把更早之前的討論與經驗彙整,比較片段分散,就不轉過來了。
如果版有在看今天這篇文章時覺得沒頭沒腦的,那麼再點此篇看一下。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4/10/blog-post_6.html
----------------------正文開始----------------------------------------
挑魚不慎。明明在店家看了良久,但什麼都沒發現,
放下缸子後仔細觀察魚隻總覺得怪怪的,
過兩天拿出微距鏡頭拍張照片來檢視,照片一拍出來心裡就暗自罵了一聲,
蝦米FB的朋友說得好,想買魚的時候根本就是「鬼遮眼」。
看來以後去店家挑魚都要帶著閃光燈和單眼了。
挑到病魚就已經很討厭,更遑論缸子中還有正在發育的亞成血叉尾黃金燕子,唉。
由分布的位置來判斷,
可能不是一般的胡椒病
(一般者多高密度出現在背部,這款則是
背部不多,胸鰭、背鰭特別明顯),
而是上一篇文章才提過的那種難搞品種。
看樣子又要出動銅藥…該說「自己寫的文章自己用」嗎 囧。
http://ppt.cc/d1wd
熊貓原鬥母魚,治療前,可留意胸鰭以及魚隻鱗片的邊緣。
Before treatment, Betta albimarginata suffered from external parasite,
a new type Velvet disease.
http://ppt.cc/R-LD
治療前
New type Velvet with symptom on pectoral and dorsal fin
上圖就是當時檢查的模樣,胸鰭的白色點點是最容易判斷的。
如同我上篇文章提到,自己偏好採用比較保守的方法,
先使用1/4的劑量(0.3ppm*1/4),
若使用一週效果不彰才會考慮增加到1/2的濃度(0.3ppm*1/2),
這一方面是因為受龍門在銅藥文章中有提到
「魚類對銅亦會產生耐受性,長期浸溶於致死濃度以下時可提高魚類對銅的耐受性,
有些魚種可提高到4倍之多,但這種耐受性於恢復正常無銅的環境時,
約1週即會消失,且會抑制免疫系統,使其易受病原體攻擊」的影響,
按該篇所說可以推論漸進式的增加濃度可以降低風險。
我在下銅藥時會配合萬分之五到千分之一的粗鹽,
這亦是龍門建議的使用方式,
只是這並非以鹽來治療,
而是提高魚隻在下藥時的存活率(文章未提及原因)。
進入治療的48小時之後拍攝的照片如下,
看來胸鰭點狀有減少。
魚隻食慾仍正常,應該是有機會可以治癒。
http://ppt.cc/IIy6
治療四十八小時之後
After 48 hours treatment, using chelated copper.
http://ppt.cc/mlQy
http://ppt.cc/WQB4
胸鰭白色點狀減少
進入第七天,
在第五天的晚上將螯合銅從0.075ppm增加到0.1ppm,
不確定是因為長時間使用螯合銅治療或是粗鹽的影響,
魚隻胸鰭邊緣有被侵蝕的現象,眼睛開始有些矇眼,並且有突眼的現象,
體表寄生蟲幾乎已經消失,食慾仍然正常。
預計第九天換水下藥時會開始降低螯合銅與粗鹽份量。
http://ppt.cc/OPYJ
胸鰭白色粉狀物消失光了,但胸鰭邊緣似乎受到影響,魚隻也有突眼與矇眼現象。
Day 7, pectoral fin eroded by external parasite. Increase copper ion
from 0.075ppm to 0.1ppm and salt to 1000ppm. Exophthalmia may be the
side effect.
http://ppt.cc/EhFJ
各鰭的體外寄生蟲幾乎都已經消失
第十天,
身體的粉狀全部消失,開始逐漸降低濃度,等待矇眼、突眼情況緩解。
魚隻體色越來越鮮豔,搞得我一度懷疑這隻會不會其實是公魚
(真公魚來的頭幾天在治療前就已經死亡,也因此才讓我發現這款體外蟲)。
http://ppt.cc/3lx0
第十天,在沒有真公魚的狀況下,母魚的顏色越來越鮮豔 囧
Day 10, almost recovered, fish become more colorful.
第十四天,可以算是康復的魚隻,已經擺脫體外蟲的問題,
剩下的是當初可能因滲透壓改變而造成的突眼問題。
可以觀察魚隻的胸鰭已經逐漸長出,
比初期與治療期邊緣受侵蝕的模樣已大有改進。
http://ppt.cc/gen.php
第十四天,胸鰭邊緣已經逐漸恢復。剩下的就是等突眼復原。
Day 14, fish fully recovered from external parasite, still with exophthalmia
may due to treatment.
----
1.露了些破英文,想說外國人說不一定也有遇到,英文有錯請不吝指正。
2.文章中圖片都是同一隻魚,這隻應該是母魚沒錯吧?
--
事實上,
一般水族愛好者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受到來自真的有專業魚病檢驗、治療經驗的專家幫助。
這篇只是一個玩家的經驗,不保證正確,
同時,所謂「新型卵圓蟲」也只是我自己從該寄生蟲對藥物的耐受、分布所在與以往不同
以及一些魚友發言後的猜想,
文章目的只是提供一個當大家遇到「按照老經驗」認為是胡椒病,
但用老方法卻治療無效時的一個備案。
本篇原文載於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4/10/blog-post_6.html
另一篇是把更早之前的討論與經驗彙整,比較片段分散,就不轉過來了。
如果版有在看今天這篇文章時覺得沒頭沒腦的,那麼再點此篇看一下。
http://northernstar-aquarium.blogspot.tw/2014/10/blog-post_6.html
----------------------正文開始----------------------------------------
挑魚不慎。明明在店家看了良久,但什麼都沒發現,
放下缸子後仔細觀察魚隻總覺得怪怪的,
過兩天拿出微距鏡頭拍張照片來檢視,照片一拍出來心裡就暗自罵了一聲,
蝦米FB的朋友說得好,想買魚的時候根本就是「鬼遮眼」。
看來以後去店家挑魚都要帶著閃光燈和單眼了。
挑到病魚就已經很討厭,更遑論缸子中還有正在發育的亞成血叉尾黃金燕子,唉。
由分布的位置來判斷,
可能不是一般的胡椒病
(一般者多高密度出現在背部,這款則是
背部不多,胸鰭、背鰭特別明顯),
而是上一篇文章才提過的那種難搞品種。
看樣子又要出動銅藥…該說「自己寫的文章自己用」嗎 囧。
http://ppt.cc/d1wd
熊貓原鬥母魚,治療前,可留意胸鰭以及魚隻鱗片的邊緣。
Before treatment, Betta albimarginata suffered from external parasite,
a new type Velvet disease.
http://ppt.cc/R-LD
治療前
New type Velvet with symptom on pectoral and dorsal fin
上圖就是當時檢查的模樣,胸鰭的白色點點是最容易判斷的。
如同我上篇文章提到,自己偏好採用比較保守的方法,
先使用1/4的劑量(0.3ppm*1/4),
若使用一週效果不彰才會考慮增加到1/2的濃度(0.3ppm*1/2),
這一方面是因為受龍門在銅藥文章中有提到
「魚類對銅亦會產生耐受性,長期浸溶於致死濃度以下時可提高魚類對銅的耐受性,
有些魚種可提高到4倍之多,但這種耐受性於恢復正常無銅的環境時,
約1週即會消失,且會抑制免疫系統,使其易受病原體攻擊」的影響,
按該篇所說可以推論漸進式的增加濃度可以降低風險。
我在下銅藥時會配合萬分之五到千分之一的粗鹽,
這亦是龍門建議的使用方式,
只是這並非以鹽來治療,
而是提高魚隻在下藥時的存活率(文章未提及原因)。
進入治療的48小時之後拍攝的照片如下,
看來胸鰭點狀有減少。
魚隻食慾仍正常,應該是有機會可以治癒。
http://ppt.cc/IIy6
治療四十八小時之後
After 48 hours treatment, using chelated copper.
http://ppt.cc/mlQy
http://ppt.cc/WQB4
胸鰭白色點狀減少
進入第七天,
在第五天的晚上將螯合銅從0.075ppm增加到0.1ppm,
不確定是因為長時間使用螯合銅治療或是粗鹽的影響,
魚隻胸鰭邊緣有被侵蝕的現象,眼睛開始有些矇眼,並且有突眼的現象,
體表寄生蟲幾乎已經消失,食慾仍然正常。
預計第九天換水下藥時會開始降低螯合銅與粗鹽份量。
http://ppt.cc/OPYJ
胸鰭白色粉狀物消失光了,但胸鰭邊緣似乎受到影響,魚隻也有突眼與矇眼現象。
Day 7, pectoral fin eroded by external parasite. Increase copper ion
from 0.075ppm to 0.1ppm and salt to 1000ppm. Exophthalmia may be the
side effect.
http://ppt.cc/EhFJ
各鰭的體外寄生蟲幾乎都已經消失
第十天,
身體的粉狀全部消失,開始逐漸降低濃度,等待矇眼、突眼情況緩解。
魚隻體色越來越鮮豔,搞得我一度懷疑這隻會不會其實是公魚
(真公魚來的頭幾天在治療前就已經死亡,也因此才讓我發現這款體外蟲)。
http://ppt.cc/3lx0
第十天,在沒有真公魚的狀況下,母魚的顏色越來越鮮豔 囧
Day 10, almost recovered, fish become more colorful.
第十四天,可以算是康復的魚隻,已經擺脫體外蟲的問題,
剩下的是當初可能因滲透壓改變而造成的突眼問題。
可以觀察魚隻的胸鰭已經逐漸長出,
比初期與治療期邊緣受侵蝕的模樣已大有改進。
http://ppt.cc/gen.php
第十四天,胸鰭邊緣已經逐漸恢復。剩下的就是等突眼復原。
Day 14, fish fully recovered from external parasite, still with exophthalmia
may due to treatment.
----
1.露了些破英文,想說外國人說不一定也有遇到,英文有錯請不吝指正。
2.文章中圖片都是同一隻魚,這隻應該是母魚沒錯吧?
--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14-10-28T12:03
at 2014-10-28T12:03
By Aaliyah
at 2014-10-31T03:19
at 2014-10-31T03:19
By Ethan
at 2014-11-05T02:26
at 2014-11-05T02:26
By Charlie
at 2014-11-08T07:09
at 2014-11-08T07:09
By Harry
at 2014-11-12T05:10
at 2014-11-12T05:10
By Margaret
at 2014-11-16T19:53
at 2014-11-16T19:53
By Andrew
at 2014-11-21T11:27
at 2014-11-21T11:27
By Valerie
at 2014-11-24T16:54
at 2014-11-24T16:54
By Lydia
at 2014-11-24T22:19
at 2014-11-24T22:19
By Iris
at 2014-11-25T01:24
at 2014-11-25T01:24
By Kama
at 2014-11-29T09:27
at 2014-11-29T09:27
By Ophelia
at 2014-12-02T17:39
at 2014-12-02T17:39
By Mia
at 2014-12-06T17:38
at 2014-12-06T17:38
By Dora
at 2014-12-07T12:07
at 2014-12-07T12:07
By Hedwig
at 2014-12-12T11:11
at 2014-12-12T11:11
By Damian
at 2014-12-14T00:58
at 2014-12-14T00:58
By Kama
at 2014-12-17T15:40
at 2014-12-17T15:40
By Kumar
at 2014-12-19T15:43
at 2014-12-19T15:43
By Andy
at 2014-12-20T01:29
at 2014-12-20T01:29
By Faithe
at 2014-12-24T12:50
at 2014-12-24T12:50
By Linda
at 2014-12-27T11:06
at 2014-12-27T11:06
By Xanthe
at 2014-12-29T15:02
at 2014-12-29T15:02
Related Posts
七彩藍眼燈公母辨別與繁殖
By Ethan
at 2014-10-23T14:32
at 2014-10-23T14:32
舌蛭如何除?
By George
at 2014-10-23T11:46
at 2014-10-23T11:46
CO2設備定時開啟後不冒泡
By Vanessa
at 2014-10-23T10:55
at 2014-10-23T10:55
海水缸隨便拍拍
By Ivy
at 2014-10-23T03:55
at 2014-10-23T03:55
這是什麼藻??
By Jake
at 2014-10-22T23:18
at 2014-10-22T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