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會不會太誇大? - 貓
By Gary
at 2018-11-05T18:41
at 2018-11-05T18:41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剛出院,整天處於昏睡狀態 orz
剛剛看到這篇,還是決定用不多的體力回應一下,
傷口復原的狀況比預期不理想,所以腦子也跟著有點不太好使,
如果文章讀起來不是很通順還請多見諒。
先說結論:
生食的確沒這麼神奇,對貓咪來說也不一定就比較好,
但原po中對於各種飲食方式的推論與見解並不全然正確。
關於下文中我提到的飲食觀念,
有一部分已在本版 #1Rp0sWrV 中提到,
重覆的部分就不再贅述。
※ 引述《Lourmu (Loumu)》之銘言:
: 各位好,最近看到一堆在吹生食有多棒多好的文章,真的讓我覺得太誇張
: 在這直接開門見山,先說明我的立場
: 我不認為生食不好,但也沒有這麼神奇,生實有幾點主張是我覺得有些誇大站不住腳的
: ----------------------------------------------------------------------------
: 先說說各種食物的優缺點
: 乾乾:
: 優點:方便好保存,價格範圍廣可以依照個人財力進行選擇
: 缺點:貓不愛喝水就容易導致水分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腎臟疾病
乾乾的確方便,「並不一定就好保存」,
要視飼主個人保存食物的習慣、居家環境的濕度與溫度而定,
任何乾乾在不當的保存狀態下都可能造成食物污染的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在部分乾飼料的檢驗上仍可發現沙門氏菌存在的原因,
而過高的環境濕度、溫度都會加速乾乾中的細菌與黴菌生長,
畢竟乾乾並不是「全然不含水分的」食物,
而飼主家中肯定也不是全然無菌的環境,空氣中便有許多環境常在菌,
每一次飼主打開乾乾包裝袋或是飼料儲藏盒時,
乾乾就有機會和這些有利於細菌與黴菌生長的「養分」(空氣、濕度與溫度)接觸,
相信有不少飼主在秋冬、以及梅雨季時,
有過貓咪突然不吃吃習慣的乾乾,然後發現乾乾有些受潮的經驗。
因此從「開封後長時間的保存」來說,
除非飼主都買400g小包裝的乾乾,或是多貓家庭一起吃一包5kg的大包裝,
否則在保存上通常不會比濕食(主食罐、生鮮食)來得更容易,
主食罐的量(80g~170g最常見,現在也有400g的主食罐),
基本上都會控制在一餐~兩餐量內,因此即便吃不完,
通常也是冷藏保存,
下一餐以隔水加熱、微波,或加水回溫的方式餵貓咪吃完,
基本上不會有像乾乾開封後會需要長時間保存的問題。
而生鮮食的部分,生食基本上「皆」需要在零下-19度C以下的環境保存,
以達到最基本的抑菌效果(但很少人會去冷凍或冷藏乾乾吧?),
鮮食則可以透過加熱來消滅沙門氏菌與致病性大腸桿菌等腸道致病菌,
因此比較沒有保存上的問題。
從上述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
乾乾的保存問題反而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
二來,乾乾雖然「價格範圍廣」,
但這個「價格範圍廣」的代價是什麼?
是乾乾中的成份用料優劣程度,例如使用鮮肉與禽類副產品的差異,
或使用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的差異(有代謝能上的巨大差異),
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高低差異(也就是額外添加了多少比例的澱粉類成份)等因素,
一層一層堆疊出來的。
在貓飼料的產品組成環境來說,基本上幾乎可以說是「一分錢一分健康」。
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愈高,貓咪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愈高的狀況下,
「價格範圍廣」反而對貓咪而言並不是一個「優點」,
且,通常乾乾的碳水化合物比例都比濕食來得高,
這也是一個明顯的缺點。
水分的部分我則無異議。
: 主食罐:
: 優點:方便好保存,普遍肉含量比乾乾更高,可以加水騙貓喝水
: 缺點:比飼料稍貴
主食罐的嗜口性通常遠比乾乾來得低,
所以用主食罐加水騙水,通常只會在「胃口真的很好」的貓咪身上成功,
依我們的經驗,通常主食罐再加超過單次進食量1/3以上的水,
貓咪就會不吃或單次食量減少了,
如此一來反而本末倒置。
如果要用罐頭騙水,基本上還是副食罐的騙水力道才足夠,
以副食罐單次餵食克數至少加1:1.5~1:2的水,多數貓咪都還是能接受,
就算肉吃不完只喝水也沒關係,反正「本來就是為了騙水」,
但主食罐加水,因為主食罐是「正餐」,
若貓咪吃不完正餐,反而容易有營養失調或熱量攝取不足的問題。
至於比飼料稍貴的部分,
由於主食罐的單位熱量低,
因此要吃到貓咪每日的建議熱量,
通常若單純餵主食罐,一個月的伙食費,
會比單餵目前乾乾中單價相對較高的渴望、原點皇極、曙光等等,
還要貴上「非常多」。
: 生食:
: 優點:水分含量最高、大便比較不臭?毛色會變漂亮?較健康?(打?代表持保留態度)
: 缺點:花費最貴、準備費時、有衛生疑慮、營養拿捏較複雜
: -------------------------------------------------------以上我覺得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生食的水分「沒有比主食罐來得高多少」。
且,花費上,通常生食比主食罐來得便宜。
營養拿捏的部分,如果是吃商業生食,那就和吃主食罐或乾乾沒有差異,
營養成份的組成,飼主等於全權相信「廠商的拿捏」,
生食會發生的衛生疑慮、營養成份比例錯誤等問題,
在乾乾或主食罐上(或鮮食上)幾乎也都會發生,
因此這並不是生食獨有的缺點,
而是「只要是非自製、購買商業食物的飼主,就會面臨的風險」,
不論是什麼食物類型都是一樣的。
至於其他部分,回應在下文。
: 接下來要開始吐槽生食的某些主張了
: Q1.生食是模擬貓的天然進食條件,就像獅子會吃生肉一樣,故比乾乾跟罐罐好
: A1.吃生肉是貼近天性沒錯,但你有想過野貓也死的比較早嗎?
姑且我們不談都市中的野貓之所以只有3~5年的壽命,
是因為環境中造成貓咪致死、生病的變因太多(人、車、食物與惡劣的環境),
「自然環境中的原生貓」為什麼平均壽命沒有家貓來得高?
原因有三:
一.室內環境沒有野外原生環境來得危險。
原生環境中有許多會導致貓咪致死的病菌以及天敵的存在。
二.家貓擁有原生野貓沒有的醫療資源。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就和人類一樣,
醫療的進步導致了平均壽命的延長,
而擁有更多資源接受醫療協助的家庭,
在健康狀態上通常也能維持得比沒有資源接受醫療協助的家庭來得好,
壽命也相對更長。
三.飲食。家貓的飲食比原生野貓的飲食「更乾淨」。
原生野貓沒有家貓可以使用的純淨飲用水,
野外的飲用水中,除了包含第一點的病菌之外,
也可能包含致癌性或致病性的化學成份(有賴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同時,原生野貓的進食雖然是「全生食」,
但和「家貓所吃的生食」相較,
原生野貓吃的肉,因為沒有經過電宰法的環境要求與規範,
同時在製程上也沒有冷凍抑菌、高壓滅菌等處理,
因此吃下去的「致病菌」也會比家貓來得多上「非常多」。
雖然有研究指出部分健康犬貓體內(包含乾乾犬貓)也有沙門氏菌等菌,
但接觸致病菌的數量上愈多,
始終代表著原生貓在因飲食而致病上的機率遠較家貓來得大。
這也是為什麼「已知用火」的人類遠較「不知用火」的人類,
擁有更長平均壽命的關係。
反過來說,雖然人類「是」雜食性的動物,
但我們的老祖先也是吃生肉的,
今天的人類也吃生肉(如經過處理的生魚片、生牛肉、生馬肉等),
為什麼我們沒有像當初那些「不知用火」的老祖先一樣,
這麼容易因為生肉中的致病菌而生病死亡?
因為「科技」。
所以原生野貓死得早,並不是因為牠吃的食物是生食,
而是牠吃的生食是「未經處理的生食」,
就像我們那些不知用火的老祖先一樣,吃了未經用火處理的生肉後,
所以死得比我們那些已知用火的老祖先更早一樣。
問題是在「科技」。
: Q2.生食要添加很多維生素、牛磺酸、魚油等否則貓咪就會營養不均衡
: A2.不是要模仿大自然的進食?怎麼搞的像在練健身...跟一開始的主張基本就被道而馳
: 貓無法透過正常飲食攝取所需物質,這樣還叫合適嗎?究竟是商人吵作、還是有醫學
: 根據我持保留態度。
也有生食是不需要添加這些東西的喔,
也就是真正的生食「自然食」(餵食活體或冷凍日齡雞、活體或冷凍小鼠),
而非自然食的部分,
因為廠商是使用了小型貓科動物一般無法捕獲的動物肉類,
去模仿小型貓科動物的獵物的組成成份,
因此當然會有組成成份上的差異問題,
沒有人會覺得帶骨牛肋排和一隻壁虎或一隻麻雀的組成成份是一樣的吧?
同時,在生食的製作過程中,
難以避免地會流失掉部分的營養素,
例如電宰過程中流失的血水、絞肉過程中因磨擦生熱而破壞掉的營養素等,
因此才需要為了配合這些「模仿」與「製造程序上的流失」,
而將營養素「添加回去」。
: Q3.自己製作有衛生疑慮、買外面廠家的生食就沒有問題
: A3.難道廠家就不會出問題嗎?味全、統一人吃的都出過問題,更何況貓吃的?你沒親眼
: 看到,就算製做沒問題、運送呢?保存呢? 我認為可能還不如自己做的安全。
: --------------------------------------以上幾點是我個人的看法,有錯還請指證
自己在家製作生食,疑慮更多。為什麼?
因為你在製作絞肉的過程中不可能擁有商業生食廠商的低溫絞肉環境,
因此你的生食絞肉在營養的流失上會比較明顯,
在室溫中絞肉,也會使得抑菌的效果明顯變差,環境常在菌會被絞入肉中,
而一般自製生食的絞肉機,內部結構難以全面消毒殺菌,
絞完的自製生肉,
也沒有幾個自製生食的飼主會特別去買商業冷凍櫃和高壓滅菌設備,
在製作完成後再進行一次滅菌和抑菌的流程,
所以自製生肉可想而知在與「正常製作」的商業生食相較之下,
「完成品」會擁有更多的「菌」與更多的營養流失狀況。
而若我們不相信生食廠商的製作流程,
我們當然也沒有理由相信乾乾和主食罐廠商的製作流程,
會發生在生食上的製作、運送、保存等問題,
在乾乾、主食罐甚至商業鮮食上都會發生,
就像你說,人吃的都出過問題,更何況貓吃的?
但「媽媽煮的菜」就沒有人吃出問題嗎?
還有人吃了姑婆芋後緊急送醫呢。
更何況媽媽煮的菜,還經過「加溫殺菌」,
所謂的「媽媽肉」,也就是「自製生食」,還無法加溫殺菌呢,
自製生食要比商業生食來得「更安全」,
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
PS.不過我是自製生食飼主喔,啾咪 0.<
: 其實我不認為生食不好,要餵食我也覺得很OK,但它絕對不是治百病的萬靈丹,我認為
: 要餵食有下列幾點要注意
: 1.食材的新鮮度跟處理要非常衛生
: 2.保存即便冷凍也要盡快吃完
: 3.貓咪可能要定期體內驅蟲
: 生食品質控管本來就不易,有很多人推崇生食的優點,但我也聽過害死貓的案例,生食
: 要嘗試真的要特別小心,如果沒有把握還是乖乖煮熟,營養不會差多少,也較能保證食
: 材衛生。
煮熟後會差非常多喔,差異最大的三者是:
1.水分
2.營養素的破壞與流失(尤其是牛磺酸)
3.嗜口性
這部分整個寫完我應該來不及吃藥了,
在此就不詳細說明了,要詳細說明說三天兩夜也說不完。
總之,煮熟的「鮮食」一樣需要額外添加營養品與保健品,
才能避免貓咪長期當正餐吃後出現營養失調的狀況,
例如缺乏牛磺酸造成的失明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 --------------------------------------------------------------------結論
: Q.說這麼多,那貓咪餵什麼才是正確的?
: A.有獸醫認為生食好、但也有獸醫持保留態度,其實各有各的道理,之前有聽到一位獸
: 醫說過,覺得滿有道理在這裡分享給大家自行參考
: 他說:其實最好的飲食應該是多方攝取,貓也一樣,罐罐可以餵、乾乾生食當然也都
: 可以,但是不要固定只給其中一種,都吃起碼什麼營養都能攝取到,這樣對貓
: 不是比較好?
最好的飲食當然是多方攝取,
但就像人類的演化讓我們無法消化分解纖維素並吸收其中的養分一樣,
我們就不可能去吃熊貓吃的竹子或無尾熊吃的尤加利葉來攝取必要的養分生存,
貓咪也沒有什麼理由去攝取他們演化後無法妥善代謝吸收的植物性蛋白質,
或是會提高他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同時也是無法妥善代謝吸收的澱粉類,
人類既然不吃竹子和尤加利葉,
貓咪又為什麼要吃他們演化上本來就不吃的東西?
這已經不是所謂的「多方攝取」,
多方攝取指的是在我們得以妥善消化吸收的選擇內,
盡量攝取足夠多樣化的食物種類與來源,
不能妥善消化吸收的種類(例如人類吃了會拉肚子拉不停的油魚),
就不在「多方攝取」的選擇之內。
: 我認為他說的蠻有道理且中懇的,生食有好處也有不少壞處,飼主可以決定什麼對貓是
: 最好的,但風險自承的概念一定要有,生食絕對不是唯一的答案。
: 千萬不要認為生食是最適合貓咪的食物,吃飯還要加一堆維他命、骨粉、魚油,你跟我
: 說在模擬天然飲食,野貓吃的到魚嗎?我怎覺得你不是在養貓,是在養成吉思汗...
: YOUTUBER的葉佩文聽聽就好,要自己思考,養貓新手要嘗試生食,真的要多做功課,以
: 上心得分享供大家自行評估,謝謝大家。
:
生食當然不是唯一答案,
即便我自己是自製生食飼主,
來詢問我「貓咪吃什麼比較好?」的貓友或客人,
我通常也不建議他們餵生食,
理由同上述以及我在前言中貼的本篇文章(雖然也是我寫的),
在貓咪的飲食選擇上,真的必須要多做功課,
不論是在乾乾、半濕食、全濕食或是生食鮮的搭配選擇上,
都沒有像表面上看起來這麼單純與簡單,
不僅需要做足小動物營養學相關的研究與功課,
更需要了解多數廠商的製造過程、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與疑慮,
同時更需要搭配自己的貓咪當下的健康狀態、飲食慣習以及個性做調整,
才能做出對自己的貓咪而言最好、個體化且最無風險的飲食決策。
原po上述的文章提到了諸多對於生食的觀點,
我也在最後提問一個問題好了,
相信大家對於「貓咪的飲食」這件事的複雜度應該會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一般相信主食罐中的「膠」,會造成腸胃敏感貓咪的腸胃不斷發炎,
但這個「膠」,指的是傳統的「阿拉伯膠」,
請問現在不少主食罐中會使用的「瓜爾豆膠」(Guar Gum),是否有一樣的問題呢?
(註:瓜爾豆是一種印度豆類,印度傳統料理所用的食材之一)
光瓜爾豆膠,要說得清楚,可能又得說上了兩天一夜了。
--
貓咪行為問題諮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atbehavior
貓咪研究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attalkshow
--
Tags:
貓
All Comments
By Zanna
at 2018-11-06T05:43
at 2018-11-06T05:43
By Andy
at 2018-11-07T10:13
at 2018-11-07T10:13
By Regina
at 2018-11-08T22:32
at 2018-11-08T22:32
By Michael
at 2018-11-09T09:56
at 2018-11-09T09:56
By Barb Cronin
at 2018-11-12T11:24
at 2018-11-12T11:24
By Heather
at 2018-11-14T15:27
at 2018-11-14T15:27
By Caitlin
at 2018-11-19T09:25
at 2018-11-19T09:25
By Zenobia
at 2018-11-23T06:07
at 2018-11-23T06:07
By Damian
at 2018-11-25T09:39
at 2018-11-25T09:39
By Freda
at 2018-11-27T16:01
at 2018-11-27T16:01
By Gary
at 2018-12-02T05:13
at 2018-12-02T05:13
By Anthony
at 2018-12-02T18:23
at 2018-12-02T18:23
By Dorothy
at 2018-12-06T03:07
at 2018-12-06T03:07
By Michael
at 2018-12-06T05:30
at 2018-12-06T05:30
By Cara
at 2018-12-10T08:01
at 2018-12-10T08:01
By Sarah
at 2018-12-11T02:03
at 2018-12-11T02:03
By Gary
at 2018-12-11T06:15
at 2018-12-11T06:15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2-12T13:29
at 2018-12-12T13:29
By Yuri
at 2018-12-13T07:02
at 2018-12-13T07:02
By Brianna
at 2018-12-16T14:27
at 2018-12-16T14:27
By Donna
at 2018-12-20T07:21
at 2018-12-20T07:21
By Rosalind
at 2018-12-21T03:32
at 2018-12-21T03:32
By Victoria
at 2018-12-22T20:31
at 2018-12-22T20:31
By Zora
at 2018-12-27T19:23
at 2018-12-27T19:23
By Emily
at 2018-12-31T03:52
at 2018-12-31T03:52
By Hamiltion
at 2019-01-02T04:14
at 2019-01-02T04:14
By Emily
at 2019-01-05T14:31
at 2019-01-05T14:31
By Lucy
at 2019-01-07T21:20
at 2019-01-07T21:20
By Freda
at 2019-01-09T01:39
at 2019-01-09T01:39
By Franklin
at 2019-01-10T04:29
at 2019-01-10T04:29
By Frederic
at 2019-01-11T11:04
at 2019-01-11T11:04
By Jack
at 2019-01-16T10:22
at 2019-01-16T10:22
By Edward Lewis
at 2019-01-18T07:32
at 2019-01-18T07:32
By Enid
at 2019-01-19T09:21
at 2019-01-19T09:21
By Oliver
at 2019-01-23T13:13
at 2019-01-23T13:13
By Tracy
at 2019-01-25T09:08
at 2019-01-25T09:08
By Quintina
at 2019-01-28T13:49
at 2019-01-28T13:49
By Quanna
at 2019-01-29T11:07
at 2019-01-29T11:07
By Damian
at 2019-01-31T04:58
at 2019-01-31T04:58
By Freda
at 2019-02-03T03:46
at 2019-02-03T03:46
By Ida
at 2019-02-07T08:00
at 2019-02-07T08:00
By Robert
at 2019-02-07T13:02
at 2019-02-07T13:02
By Robert
at 2019-02-10T08:27
at 2019-02-10T08:27
By Lily
at 2019-02-15T08:20
at 2019-02-15T08:20
By Xanthe
at 2019-02-20T01:55
at 2019-02-20T01:55
By Xanthe
at 2019-02-20T04:10
at 2019-02-20T04:10
By Mary
at 2019-02-23T12:57
at 2019-02-23T12:57
By Jacob
at 2019-02-27T07:41
at 2019-02-27T07:41
By Dinah
at 2019-02-27T16:52
at 2019-02-27T16:52
By Queena
at 2019-03-03T17:26
at 2019-03-03T17:26
By Gary
at 2019-03-06T14:48
at 2019-03-06T14:48
By Jacky
at 2019-03-11T02:58
at 2019-03-11T02:58
By Gilbert
at 2019-03-16T02:48
at 2019-03-16T02:48
By Jacob
at 2019-03-20T17:27
at 2019-03-20T17:27
By Hazel
at 2019-03-24T02:56
at 2019-03-24T02:56
By Anonymous
at 2019-03-28T18:14
at 2019-03-28T18:14
By Lily
at 2019-03-31T23:15
at 2019-03-31T23:15
By Sarah
at 2019-04-03T05:32
at 2019-04-03T05:32
By Mary
at 2019-04-05T12:46
at 2019-04-05T12:46
By Damian
at 2019-04-10T06:54
at 2019-04-10T06:54
By Xanthe
at 2019-04-12T14:15
at 2019-04-12T14:15
By Ina
at 2019-04-14T22:55
at 2019-04-14T22:55
By Necoo
at 2019-04-16T09:21
at 2019-04-16T09:21
By Adele
at 2019-04-19T21:50
at 2019-04-19T21:50
By Catherine
at 2019-04-20T02:45
at 2019-04-20T02:45
By Daph Bay
at 2019-04-23T02:57
at 2019-04-23T02:57
By Lauren
at 2019-04-26T01:43
at 2019-04-26T01:43
By Candice
at 2019-04-27T01:24
at 2019-04-27T01:2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9-04-30T07:28
at 2019-04-30T07:28
By Freda
at 2019-05-01T09:14
at 2019-05-01T09:14
Related Posts
動保處登門拜訪QQ求意見
By Isla
at 2018-11-05T18:07
at 2018-11-05T18:07
彰化、雲林地區誘補籠
By Bethany
at 2018-11-05T17:57
at 2018-11-05T17:57
老貓舔咬小貓(剛收編小貓)
By Puput
at 2018-11-05T17:05
at 2018-11-05T17:05
吃飯問題
By Una
at 2018-11-05T16:52
at 2018-11-05T16:52
愛心媽媽無法再照顧九隻貓咪
By Zora
at 2018-11-05T16:16
at 2018-11-05T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