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蟲爆發的原因與其治療原則 - 魚
By Hazel
at 2019-08-15T18:35
at 2019-08-15T18:35
Table of Contents
車輪蟲是不論海水還是淡水都有的疾病。
雖然造成的症狀不會太嚴重,
多是體表的小紅點、局部的爛鰭
與魚隻的搔癢或躁動而已。
但有時候卻怎麼處理都處理不好,
而且一個不小心還會併發細菌感染,
造成魚隻死亡。
到底車輪蟲是從哪裡來?
又該如何有效的治療車輪蟲呢?
車輪蟲其實是一大群長得像車輪的蟲的總稱,
他不是一種蟲而已。
不同的車輪蟲對宿主有不一樣的喜好,
喜歡寄生的位置也不一樣。
不過通常來說比較大的車輪蟲喜歡感染魚的體表,
這種車輪蟲對宿主的選擇性也比較低。
比較小的車輪蟲則比較喜歡感染魚的鰓,
這種車輪蟲對宿主就比較堅持,
只會感染少數種類的魚。
還有一些比較奇怪的車輪蟲
會從健康魚的腸胃道、輸卵管或是膀胱中發現,
不過它們不會對魚造成影響,
就只是靜靜地待在魚的臟器裡生活,
所以這些奇怪的車輪蟲不屬於致病原。
車輪蟲的主食是環境中的細菌,
因此車輪蟲也算是環境的常在腐生原蟲的一種。
它們會用像車輪一樣的牙齒在物體的表面刮食細菌,
這個”物體”也包含了魚的體表。
魚的體表有非常非常多的細菌,
對車輪蟲來說魚的體表就是一個充滿大餐的地方。
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天堂,
因為在一般的情況下魚的體表
有非常多的免疫因子會混在魚的黏液裡,
防止車輪蟲入侵。
所以車輪蟲只能很短暫的留在魚的體表上。
可是當水質惡化的時候,故事就不一樣了。
車輪蟲的生殖採取很單純的二分裂法,
所以當水質惡化,水中的細菌數量大幅增加時,
車輪蟲在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大量繁殖。
雖然魚的體表有免疫因子,
但是免疫因子的數量是有限的,
當車輪蟲數量太多時,
這些免疫因子就會被大量的用掉,
當免疫因子來不及補充的時候,
車輪蟲就會正式的住在魚的體表或是鰓上面,
開始用它的牙齒刮搔魚隻身體上的大量細菌,
然後繁殖下一代。
雖然車輪蟲本身不是故意要傷害魚隻的,
可是太多的車輪蟲來來回回的刮食魚身上的黏液,
就會造成魚隻的皮膚受損,
導致一些病原菌趁機入侵魚體引起發炎反應。
如果魚因為搔癢而努力的摩擦身體,
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皮膚受損,
讓細菌入侵的更加嚴重。
最後魚隻就會因為全身性的細菌感染而死亡。
也因為上述的原因的關係,
所以車輪蟲的發作大多是只侷限在一小個區域,
然後再慢慢的往外擴散,
那個區域通常是血液循環比較不好的身體末端,
像是尾鰭或背鰭的後緣。
因為很多的免疫因子都是透過血液來到皮膚上,
所以血液循環比較差的位置,
免疫因子也會比較少。
尤其是那種尾鰭很大的魚,
例如:孔雀魚的公魚還有鬥魚,
就更容易被車輪蟲感染。
此外,魚的黑色素其實也是對抗原蟲的免疫因子之一,
所以身體顏色較淡或是白化的個體
也特別容易被車輪蟲感染。
車輪蟲對藥物的抗性非常的低,
所以任何可以殺死原蟲的藥物都可以殺死車輪蟲,
像是:銅藥、福馬林、有機磷、黃藥、孔雀綠、亞甲藍….
甚至是粗鹽都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不過車輪蟲之所以會爆發,
一定跟水質惡化與有機質有關,
而且車輪蟲是腐生原蟲的一種,
所以當魚隻感染車輪蟲時,
就代表魚缸的底材與濾材中一定都布滿了車輪蟲。
所以必須要針對環境與魚體進行給藥消毒,
並且找出水質惡化的原因去改善才能夠真的根治車輪蟲感染。
如果已經消毒數次,
但車輪蟲感染仍然持續復發,
就必須要考慮是否是魚隻本身的免疫力出問題,
並且透過給予一些免疫增加的物質,
例如:維生素、大蒜或是連翹…等,
來加強魚隻的免疫力。
若魚隻在車輪蟲感染的同時,
也出現了細菌感染的現象,
則也要同時針對細菌感染進行治療。
在網路上有許多的文章都會推薦在車輪蟲感染時,
對感染魚隻採取剪尾的行動。
這在車輪蟲感染不嚴重的時後確實有效。
如果說水質汙染並不嚴重的話,環境中的車輪蟲不多,
這形同於用物理的方式移除魚體身上的車輪蟲,
而且因為剪尾會造成強烈的免疫反應,
使得局部沒有被剪掉的車輪蟲
也會被魚隻本身強烈的免疫反應被清除,
所以效果很好。
但如果環境中的汙染持續存在,
車輪蟲已經在水缸中定居,
那麼就可能發生剪了尾鰭,結果變成腹鰭破。
剪了腹鰭,但背鰭又中標的窘境。
所以清潔環境才是治療與預防車輪蟲感染最重要的準則。
--
雖然造成的症狀不會太嚴重,
多是體表的小紅點、局部的爛鰭
與魚隻的搔癢或躁動而已。
但有時候卻怎麼處理都處理不好,
而且一個不小心還會併發細菌感染,
造成魚隻死亡。
到底車輪蟲是從哪裡來?
又該如何有效的治療車輪蟲呢?
車輪蟲其實是一大群長得像車輪的蟲的總稱,
他不是一種蟲而已。
不同的車輪蟲對宿主有不一樣的喜好,
喜歡寄生的位置也不一樣。
不過通常來說比較大的車輪蟲喜歡感染魚的體表,
這種車輪蟲對宿主的選擇性也比較低。
比較小的車輪蟲則比較喜歡感染魚的鰓,
這種車輪蟲對宿主就比較堅持,
只會感染少數種類的魚。
還有一些比較奇怪的車輪蟲
會從健康魚的腸胃道、輸卵管或是膀胱中發現,
不過它們不會對魚造成影響,
就只是靜靜地待在魚的臟器裡生活,
所以這些奇怪的車輪蟲不屬於致病原。
車輪蟲的主食是環境中的細菌,
因此車輪蟲也算是環境的常在腐生原蟲的一種。
它們會用像車輪一樣的牙齒在物體的表面刮食細菌,
這個”物體”也包含了魚的體表。
魚的體表有非常非常多的細菌,
對車輪蟲來說魚的體表就是一個充滿大餐的地方。
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天堂,
因為在一般的情況下魚的體表
有非常多的免疫因子會混在魚的黏液裡,
防止車輪蟲入侵。
所以車輪蟲只能很短暫的留在魚的體表上。
可是當水質惡化的時候,故事就不一樣了。
車輪蟲的生殖採取很單純的二分裂法,
所以當水質惡化,水中的細菌數量大幅增加時,
車輪蟲在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大量繁殖。
雖然魚的體表有免疫因子,
但是免疫因子的數量是有限的,
當車輪蟲數量太多時,
這些免疫因子就會被大量的用掉,
當免疫因子來不及補充的時候,
車輪蟲就會正式的住在魚的體表或是鰓上面,
開始用它的牙齒刮搔魚隻身體上的大量細菌,
然後繁殖下一代。
雖然車輪蟲本身不是故意要傷害魚隻的,
可是太多的車輪蟲來來回回的刮食魚身上的黏液,
就會造成魚隻的皮膚受損,
導致一些病原菌趁機入侵魚體引起發炎反應。
如果魚因為搔癢而努力的摩擦身體,
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皮膚受損,
讓細菌入侵的更加嚴重。
最後魚隻就會因為全身性的細菌感染而死亡。
也因為上述的原因的關係,
所以車輪蟲的發作大多是只侷限在一小個區域,
然後再慢慢的往外擴散,
那個區域通常是血液循環比較不好的身體末端,
像是尾鰭或背鰭的後緣。
因為很多的免疫因子都是透過血液來到皮膚上,
所以血液循環比較差的位置,
免疫因子也會比較少。
尤其是那種尾鰭很大的魚,
例如:孔雀魚的公魚還有鬥魚,
就更容易被車輪蟲感染。
此外,魚的黑色素其實也是對抗原蟲的免疫因子之一,
所以身體顏色較淡或是白化的個體
也特別容易被車輪蟲感染。
車輪蟲對藥物的抗性非常的低,
所以任何可以殺死原蟲的藥物都可以殺死車輪蟲,
像是:銅藥、福馬林、有機磷、黃藥、孔雀綠、亞甲藍….
甚至是粗鹽都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不過車輪蟲之所以會爆發,
一定跟水質惡化與有機質有關,
而且車輪蟲是腐生原蟲的一種,
所以當魚隻感染車輪蟲時,
就代表魚缸的底材與濾材中一定都布滿了車輪蟲。
所以必須要針對環境與魚體進行給藥消毒,
並且找出水質惡化的原因去改善才能夠真的根治車輪蟲感染。
如果已經消毒數次,
但車輪蟲感染仍然持續復發,
就必須要考慮是否是魚隻本身的免疫力出問題,
並且透過給予一些免疫增加的物質,
例如:維生素、大蒜或是連翹…等,
來加強魚隻的免疫力。
若魚隻在車輪蟲感染的同時,
也出現了細菌感染的現象,
則也要同時針對細菌感染進行治療。
在網路上有許多的文章都會推薦在車輪蟲感染時,
對感染魚隻採取剪尾的行動。
這在車輪蟲感染不嚴重的時後確實有效。
如果說水質汙染並不嚴重的話,環境中的車輪蟲不多,
這形同於用物理的方式移除魚體身上的車輪蟲,
而且因為剪尾會造成強烈的免疫反應,
使得局部沒有被剪掉的車輪蟲
也會被魚隻本身強烈的免疫反應被清除,
所以效果很好。
但如果環境中的汙染持續存在,
車輪蟲已經在水缸中定居,
那麼就可能發生剪了尾鰭,結果變成腹鰭破。
剪了腹鰭,但背鰭又中標的窘境。
所以清潔環境才是治療與預防車輪蟲感染最重要的準則。
--
Tags:
魚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9-08-18T09:05
at 2019-08-18T09:05
By Puput
at 2019-08-22T06:45
at 2019-08-22T06:45
By Damian
at 2019-08-24T17:04
at 2019-08-24T17:04
By Dinah
at 2019-08-27T23:34
at 2019-08-27T23:34
By Ingrid
at 2019-08-28T14:08
at 2019-08-28T14:08
By Queena
at 2019-08-31T11:05
at 2019-08-31T11:05
By Eartha
at 2019-09-04T16:39
at 2019-09-04T16:39
By Suhail Hany
at 2019-09-09T00:56
at 2019-09-09T00:56
By Zora
at 2019-09-12T03:01
at 2019-09-12T03:01
By Jack
at 2019-09-14T06:53
at 2019-09-14T06:53
By Elizabeth
at 2019-09-16T15:58
at 2019-09-16T15:58
By Bethany
at 2019-09-21T09:51
at 2019-09-21T09:51
By Edwina
at 2019-09-22T22:39
at 2019-09-22T22:39
Related Posts
這是甚麼寄生蟲之類的?
By Harry
at 2019-08-14T22:50
at 2019-08-14T22:50
懶人缸都養啥!?
By Dinah
at 2019-08-14T21:19
at 2019-08-14T21:19
大家有養哪些會追逐的魚
By John
at 2019-08-14T19:19
at 2019-08-14T19:19
請教短鯛體色和食量
By Xanthe
at 2019-08-14T16:53
at 2019-08-14T16:53
金魚顫抖 暴衝
By Kama
at 2019-08-14T13:29
at 2019-08-14T13:29